大理州多措并举抗旱保民生

25.06.2015  11:29

      本报讯(记者 苏云慧) 记者昨日从大理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我州气温持续偏高,降雨量严重偏少,部分地区旱情迅速蔓延,山区、半山区旱情较为严重。面对旱情,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抗旱保民生。
      据气象部门统计,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州1月、2月、4月气温偏高1.0℃左右,3月气温偏高2.7℃,5月气温偏高2.2℃,6月1日至20日偏高1.4℃,其中宾川、剑川、洱源、云龙4县平均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降雨严重偏少、降水时段分布极不均匀,截至6月23日,全州平均降雨量为124毫米,1月平均降雨量72毫米,2月以来降雨量特少,2月至6月中旬累计平均降雨量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成左右。
      记者从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6月20日,干旱已造成全州38.87万人、27.4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水库干涸45座,河道断流76条,机电井出水不足596眼;库塘蓄水2.0899亿立方米,比本月上旬减少992万立方米。
      据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0日,全州农作物受旱189.81万亩,大春粮食作物受旱156.7万亩,其中水稻30.6万亩、包谷99.71万亩,全州玉米出苗不齐、栽种后因旱死苗的有30.75万亩。祥云、弥渡、南涧、巍山、鹤庆、永平等县60%的水稻田因旱缺水出现干裂,部分枯死。全州大春抗旱保苗促中耕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严重旱情,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落实抗旱保春耕的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抗旱救灾工作责任。深入贯彻全省抗旱防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科学分析判断旱情,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实行“州级领导包县市、县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县市级部门包挂钩村、干部包重点户”的“五包一公示”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行政问责。
      二是及早安排部署。州委、州政府先后下发了《大理州2015年大春生产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保春耕工作的紧急通知》,召开全州春耕生产暨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对全州抗旱工作再次作了部署和要求。州农业局抽调农技人员,深入各县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科学抗旱。
      三是备足农用物资。就位各类良种7519吨,育秧苗8.09万亩,其中育预备秧苗0.46万亩。全州共储备救灾备荒种子89.5吨,积造有机肥250.17万吨。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管,为大春栽种提供放心农资。
      四是加快栽种进度。抢抓栽种节令,加强用水调度,统筹调配水源,做到以水促栽、促种。
      五是调整种植结构。针对旱情和库塘蓄水实际,因地制宜,以水布局,优化水旱作物结构,调整水旱作物布局。全州调减水稻10万亩,减少烤烟10万亩,增加包谷20万亩,杂交玉米制种6万亩,扩种蔬菜、马铃薯20.5万亩。
      六是加强中耕管理。落实抗旱保春耕措施,大力推广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力抗旱保苗。
      据州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抗旱资金7038.3万元,投入抗旱人数70.53万人。投入抗旱机电井1836眼、泵站788处、机动抗旱设备3.74万台(套)、运水车4520辆(次);抗旱用电304.4万度、抗旱用油311.2吨;启用备荒种子37.2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