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召开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27.12.2018  15:30
彭斌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见习记者 吴开睿) 昨日上午,大理州召开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彭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十个始终坚持”和“九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要抓好学习贯彻、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守正创新,积极作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白州大地落地生根。

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红武,州社科联、州委政研室等单位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座谈会发言摘登

赵卓磊(州社科联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的辉煌成就,是党的创新理论正确引领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一脉相承的伟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科学理论引领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每一个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始终牢记使命,深入、持久地宣传阐释好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工作举措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现实性问题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提供有分量、有价值的参考,充分发挥社科理论界和社科理论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如洱海保护与治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也都倾注了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社科理论工作者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坚持理论自信,守正创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传播者、捍卫者。使科学理论在大理落地生根。

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引领,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好理论服务实践问题。每一位大理州的社科理论工作者,都应当成为美丽幸福新大理建设的探索者、先行者。

 

杨学文(州委政研室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科科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州农村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年-1987年的建立和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乡政村治”二元治理体制阶段:1980年州属各县在山区特困村开展包产到户试点,到1983年初,全州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9.5%;1988年-1997年的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三十年不变的第二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启动,我州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大大加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2013年的农村改革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屠宰税、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在这期间全面取消,粮食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城镇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基本形成;2014年至今的农村改革进入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重点的农村集体资产“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通过四十年的全州农村改革,一是基本建立了十二项重要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乡村治理机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市场制度、农村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财税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机制体制、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的相关制度、农村“三资”管理和农村资产承包经营制度、村民自治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相关制度。二是基本实现了五大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改造传统农业到建设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促进经济发展到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从增加经济利益到保障民主权利的转变,破除二元结构到推动一体发展的转变。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基础更加筑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407.92亿元,比1978年的32.882亿元增长了91.71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1985年的49.7:26.9:23.4调整为2017年的20.2:38.4:41.4;建成自然村通公路9871公里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528元,比198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43元提高了97.69%。

综上所述,贯穿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主线是什么时候农村改革越充分,什么时候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就越好越快。

 

李树祥(州文体局正处级干部)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理州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感的优秀文艺作品受到表彰奖励。州白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望夫云》赴北京汇报演出。1992年创作演出的《阿盖公主》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叶新涛荣获“文华表演奖”,州白剧团荣获“天下第一团”美誉。现代白剧《情暖苍山》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艺术节获曹禺新剧目奖等6项大奖,女主角扮演者杨益琨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白剧《榆城圣母》在2016年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中,囊括了本届展演戏剧类所设奖项的最高奖。白剧《数西调》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荣获戏剧类新剧目大奖、剧作奖、导演(编导)奖、音乐创作奖。2018年8月白剧《数西调》在北京进行两场演出,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民族精神纽带传承不息。在文物保护方面,全州文化遗产保护硕果累累,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数量位居全省州市前列。在非遗保护方面,已经建立起完备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列云南省第一。2011年1月,文化部批准大理州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州群艺馆拆除重建工程、州非遗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州数字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建设工程、州博物馆提升改造建设工程,成为大理州标志性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起大理州“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力度不断加强。

坚持贯彻落实发展全民体育的根本任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大众赛事为平台,以服务基层为根本,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以业余训练为支点,推动竞技体育深入发展。以备战省运会为目标,促进业余训练开展,体育人才茁壮成长,竞赛成绩再创新高。以州体育中学为龙头,巩固、拓展竞技项目,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承办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模式,在拓展社会力量承办竞技体育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体育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努力为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高汉生(州教育局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催人奋进的时代宣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大理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力,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全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热切期盼。

一是树牢宗旨意识。扎根白州大地,积极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争当遵纪守法的公民、生态环保的卫士、民族团结的模范,努力成长为有文化修养、有人文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

二是推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精准资助政策,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改薄”计划等,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实现不发生因贫辍学、因学返贫的目标。要在12县市通过义教均衡国检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均衡成果,全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优先发展贫困乡村学前教育,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州市结合部自然村、直过民族聚居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实施“一村一幼”。要强化进城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受教育的保障措施,解决好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问题,着力破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

三是全力提高质量。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坚持普及和质量并举,力争实现县县都有省一级高完中的目标。全面推进滇西教育中心建设,积极支持大理大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大力提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水平。要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国家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好教师补充管理体制,实施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广泛宣传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方面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让广大教师和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不断增加大理教育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刘丛东(州卫计委党办主任)

改革开放40年来,大理州卫生计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州仅有卫生机构425个,医务人员5674人,病床4606张。通过四十年的艰苦努力,截至目前,全州有卫生计生机构1898个,医技人员18787人,病床20134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8449人,每千服务人口有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11947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33人。医疗设备,从过去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螺旋CT、医用直线加速器等;就医方式,从群众患病排队找医生,到家庭医生主动签约上门服务;医疗资源分布改善,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11月,全州各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面破除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医疗费用增幅下降至7.8%,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至28.9%,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不含药品收入)下降至23.2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上升至29.6%,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上升至40%,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上升至38.1%。

我州全力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建成建筑面积超过18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村卫生室349个。全州有1093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3620人,每千服务人口有乡村医生1.33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3.31人;其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的有258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7.12%。

抓实健康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达100%,9类15种大病集中专项救治率已达99.6%,重病兜底保障率达到100%。仅2018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达123.4万人次,发生医疗费用54022.72万元,基本医保报销39276.43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917.71万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2099.33万元,医疗救助1524.48万元,兜底保障842.68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了86.96%以上,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均达到了83.7%。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不断推进。40年来,全州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自然增长率从1978年的24.45‰和18.21‰下降到2018年的9.51‰和3.80‰,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全面两孩”政策、国家“三项制度”和云南省“奖优免补”等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州共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专项资金4.06亿元。

 

杨晓刚(州委党校副校长)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化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深化了对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实践启示的认识,深化了对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新时代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说到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40年前思想理论界的那个重要事件值得回顾。1978年5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的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引起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篇文章于5月10日首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发。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头版发表。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篇文章所具有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就在于:它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是中国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直接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由此,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状态的伟大历史转变,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可以说,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分不开,与理论工作者的思想解放和责任担当分不开。

作为党校理论工作者,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要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改革开放的故事,用学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理实践,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出最强音。要潜心钻研、严谨治学、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在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进展,在研究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入回答新时代改革开放重大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取得新进展,为大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武装和思想保障。

 

李锦娣(州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大理州广播电视行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宣传者、记录者,同时也是推动者、实践者,经历了自治州广电发展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1979年6月,苍山电视转播台100瓦电视差转机开始转播,标志着大理州广电事业与共和国一起迈开了改革开放的脚步。1984年,大理电视台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建设,成为云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州电视台。从最初的一个频道,到拥有三套节目、开办19档自办栏目,节目覆盖全州300多万电视观众和63万新媒体用户,大理电视台用自身发展书写着自治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华章。大理州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最后一家建成开播的州级广播电台,2008年1月1日正式建成开播至今,共开办新闻综合广播和旅游文化广播两套广播频率。全州12县市广播电视媒体共有自办栏目44个,月均播出新闻5700多条,节目覆盖各县市县城、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四十年来,大理州广播电视从大喇叭到调频广播、再到广播电台;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液晶电视,从差转台到卫星接收站、再到有线传输;从只有汉语节目,到开办了全国首档白语电视节目;从广播电视单人播音,到如今的男女混播,白州广电事业在改革浪潮中完成了华丽蜕变,为全州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截至目前,全州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9.85%。四十年来,广播电视用声画记录着全州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脚步,广播电视都让白州人民触摸着社会前进的脉搏,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多年来,全州广电系统认真组织实施每年12948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让全州所有行政村群众每月能看到一场电影。加强了农家书屋管理和全民阅读工作,开展了“书香大理”“阅读·让人生更精彩”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有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州广电系统将以让全州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为目标,守好新闻舆论和思想文化主阵地,抓好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宣传,续写广电事业发展新篇章,为推动大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王红武(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理大学起步、成长、跨越,今年也迎来了建校40周年。

1978年,国家在大理创办了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大理工业学校并入,组建大理学院,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经过40年的办学积淀,大理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7个教学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1109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学科优势特色不断凸显,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办学空间,现与国外49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本科学历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10位,长期在西部高校中名列第1位。40年来,探索出了一条在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子,书写了大理乃至滇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辉煌篇章。

大理大学40年的发展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是40年来大理乃至滇西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理大学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抓住滇西片区扶贫攻坚和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继续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按照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开启大理大学新时代建设“一流大学、最美校园”新征程,奋力向云南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迈进。

 

江从延(州党史学会副会长)

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9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经济总量一路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日趋强大的中国正在势不可挡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回首过去,从“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中国,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和谐安宁,人民更加自豪自信。这正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GDP仅有3679亿元,就是在这么低的起点上,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已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25万亿美元。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17年的39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5%的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9%的3倍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8%增加到15.2%,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2017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14万亿美元,2017年美国GDP总值为19.3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24.3%。与之相比,我国经济总量GDP大约相当于美国的63.2%。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磨难和斗争后正确而必然的选择,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激荡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