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县域经济活力强劲

17.06.2016  10:41

近年来,大理州12个县(市)坚持“干跨越发展实事,建全面小康大理”,高位推动抓落实,深化改革增活力,形成了各具特色、活力强劲、争先进位的县域经济发展良好格局。

 

规划 思路清晰谋发展

大理州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用规划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科学编制规划,与省同步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60个“十三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编制22个重点专项规划和28个一般专项规划。

强化规划指导,立足州情、县(市)情,找准优势,正视存在困难和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未来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任务;集思广益,借助外脑,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强调规划衔接,保持中长期规划的延续性,注重意处理好与国家、省和大理州已出台规划期到2020年、2030年的相关发展规划、重要文献和政策文件的关系,注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与其他各专项规划的协调统一性。

 

项目 改善基础破瓶颈

大理州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截至2015年底,全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4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26.1%。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建立项目牵头部门与责任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实施前的主动介入,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环保、规划、选址等问题;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建立5亿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金池”,实行滚动使用。

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十三五”规划项目库,收录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近1.3万亿元。结合项目特点、可操作性、紧迫性,分类建立重大项目建设3年滚动库、PPP项目库、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库、专项规划项目库。

加强项目汇报对接,全力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专项补助,及时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做好县市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创新投资融资方式,争取国家和省对PPP项目的支持,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建设成为全国全省PPP经典示范项目。组建成立州或县市铁投公司、水投公司、城投公司、工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企业债、城投债发行力度,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服务管理。抓好省列“四个一百”重大项目、州列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和重大工业经济发展项目。

 

产业 支撑有力促跨越

大理州坚持发挥县域优势,大力培养特色产业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机蓬勃,烤烟、核桃、乳业、生物药业等10大产业快速发展, 种植特色优势经作面积达1366万亩。去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366.7亿元,年均递增13%。

工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全州规划建设的12个工业园区已基本成形。大理创新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祥云财富、洱源邓川、鹤庆兴鹤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以力帆骏马为龙头生产的轻卡、中卡、重卡、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系列产品,在西南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好的销售态势,成为全省最大的载货汽车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州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94户,比2010年增加458户,从业人员7.1万人,比2010年增加3.8万人。全州工业总产值完成967.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7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21.4亿元。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烟草、能源、矿冶建材为重点的工业产业实现产值626.5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64.8%。

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州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工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2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6442万美元。

金融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引进设立了一大批金融分支机构,大理州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滇西金融服务中心”称号。

旅游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2015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游客87.25万人次,年均递增16.4%;旅游业总收入388.4亿元,年均递增27.6%。

本报记者 庄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