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保护洱海的那些人那些事

21.06.2017  09:53
 

保护洱海,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炎炎夏日,洱海沿湖一线热火朝天,无论是普通干部,还是普通市民,都以“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真干、实干呵护“母亲湖”——

 

本报记者  管毓树

撸起袖子加油干保护洱海尽全力

走进双廊,处处是截污治污施工热火朝天的景象,洱海双廊片区水质清澈,水生植物长势较好。“双廊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清澈水质、洁净湖面,水质透明度达两米。”双廊镇分管环保的副镇长杨游寰指着湖面说。自从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实施以来,力度空前。双廊告别往昔的热闹恢复了平静,辖区629户餐饮客栈全部停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办公室人来人往,一天七八十个电话纯属正常。”杨游寰说,召开座谈会,宣传好法律政策。一家一家走访,一家一家协调,最终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强力推进雨污分流,双廊成绩可圈可点,沿湖4个村委会,主干管网达25公里,实现了全覆盖。29条街巷雨污分流已完成,争取6月底实现雨污分流覆盖到家家户户。”杨游寰说,他们通过500余人组成的老年协会,到经营户家中收泔水,实现了泔水全收和监督泔水不乱排现象;发动客栈协会、餐饮协会开展会员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排查、落实门前“四包”、定期组织“三清洁”活动;定点定时收集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

初次见到洱源县三营镇副镇长冯焯斌,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印象深刻。自“七大行动”开展以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阴雨绵绵,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是在搞环保就是在去搞环保的路上。

为了找准污染源头,冯焯斌花了十余天时间,采取全方位低空航拍,找准了污染源;为了强力推进化粪池开挖,他深入100多米的暗沟中,带头作业,化粪池开挖进度和数量在洱源县首屈一指;拆房子是最难干的事情,作为本地人,他家的门槛也被求请者踏破,背后少不了挨骂,他强顶压力,32户强拆顺利完成;征地让一些村民成了失地农民,他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找亲戚、朋友帮助失地群众与地多的农户换地、租地,减轻了征租地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失地农民,目前,三营镇在洱源县率先完成了征租地任务。

工作都是硬拼实干出来的,忘我的工作让自己也感动。”洱源县右所镇副镇长李伟,因孩子病无人送医院,被妻子报怨。他同妻子开玩笑,我太忙了,无法回来,我在工作处找了个女朋友,叫洱海,妻子破涕为笑。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中,李伟都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急难险重的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出色地完成了永安村委会3100多亩的东湖湿地“租转征”工作、“三库连通”占地协调工作、生态隔离带建设等重点工作。记者在采访他时,仍旧电话不断,公务繁忙。他从白面书生,晒成黑小伙,十分黝黑的脸庞透着一股干劲。他说:“五加二,白加黑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放下私利带头干造福子孙信心足

今年3月以来,大理州“七大行动”派出16个工作队,奔赴沿湖各乡镇。大理州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杨晓忠就是抽派的其中之一,他抽到了邓川镇担任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队队长。

走进邓川镇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办公室,整洁卫生,醒目处贴着:《邓川镇“七大行动”工作队员管理办法》《邓川镇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队工作方案》《邓川镇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队工作任务细化表》。杨晓忠说,“从进驻的那天起,我就是保护洱海的一兵,就是一个邓川人,在邓川扎下了根。”在他的带领下,制定了规定,细化了工作目标、任务、步骤、内容和责任时限,做到任务上墙、工作进度上墙、措施上墙;定点、定人、定责任,以攻坚作战的方式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他们在主要街道、重要交通节点、镇级机关和村组的醒目区域悬挂洱海保护治理的标语104条;制作挂历、录制光盘,发放、张贴到农户家中和镇村公共场所。值得一提的是,邓川镇腾龙村委会井旁小组,蒋东民有300多头的养猪场,位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经过细致的工作,蒋东明完成了养殖场新址50亩的租地工作,并得到农行的贷款支持,新养殖场即将开工建设。5月上旬,邓川镇在大理州率先完成禽畜养殖搬迁工作,共完成8户养殖场搬迁,出售和转移340头猪、153头牛。截至5月上旬,邓川镇“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禁养区规模养殖户搬迁提前一年完成。

行百步者半九十。”杨晓忠说:洱海清,大理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投身保护“母亲湖”造福子孙后代,他深感自豪,满怀信心。

桃源乡愁客栈协会会长王柏,是喜洲镇桃源村致富带头人,20余年前在村中开了第一家饭店。逐步发展形成了客栈、饭店、珠宝为主的产业体系,带动200余人就业。每个月收入有几十万,从“七大行动”开始,他关闭了客栈、饭店,主动带领村中10余家客栈会员响应号召,投入到共同治理洱海的行动当中来。

王柏说,他的客栈自己建了两套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量达到20余万方,还挖了生态塘。为了让污水不流进洱海,他租了一辆拖拉机,将客栈中的污水拉到离客栈五六公里外的山上果园浇树,每个月多出3000余元钱,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解决了山上果园缺水的困难。他发动会员每个月拿出五六千元,发给村中保洁人员,增加收入,让村中卫生得到更好的保障。会员们成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共同监督垃圾,每逢周二会员就加入到村中垃圾清运行列,打扫卫生。

我是生意人,靠着洱海挣到了钱。我更是土生土长的桃源人,如果把洱海搞坏了,上对不起先辈,下对不起后人。我还是一名党员,争做洱海保护先锋是应尽的责任。””王柏说。

一腔热血为环保跳江救人显真情

右所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杨怀远,不但环保工作勇于创新,还有一幅热心肠。右所镇率先在洱海流域实行垃圾收费,每家每户收费36元,培养了人人保护洱海的意识。现在,右所镇有7辆垃圾清运车,实现了垃圾定人定时即时处理的长效机制。“七大行动”以来,组织开展同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2000多份,与经营户签订三包责任书360多份,清理淤泥、垃圾清运等均走在了洱源县前面。

2016年8月2日,右所镇梅和村委会秦家营组村民张某驾驶两轮摩托车连人带车冲入永安村委会小村路口的永安江里,张某和摩托车一同沉入水底。紧急关头,正在河道打捞水草的杨怀远、严卫山、杜榆、杜信宝听到响声,4人急忙跳入江中将困在水下昏迷不醒的张某成功救出。

家中不美一人知,村中不美全村骂。”说这话的是今年46岁的何时斌,他是喜洲镇金河村民委员会河矣城自然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垃圾清运员,他不善言谈,双手布满老茧。

凌晨四点半,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他就得起床,开着自家农用车,到村内两处垃圾临时堆放点开始装垃圾。装完两个点的垃圾,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遇上下雨天就要更久些。装好车之后,要运到镇上的垃圾周转站。幸运的时候一去就可以倒了返回,而有的时候去到周转站,倒垃圾的车排成长队,这种情况下就要等去垃圾处理厂的清运车回来才能倒,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个上午。

他的工作脏、累、苦,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都不能停,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他都得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何时斌明白他工作的意义,他每年和村委会签订合同,包干一年4万余元。为了让工作提高效率,他自己掏钱购买了一辆铲车,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但看着村中干净一些,洱海变清变美一些,他觉得自己干的事情是对的,是有意义的。

老骥伏枥献余热、一腔热血为环保。”洱源县牛街乡污水处理厂管理员张炳文,任劳任怨、尽责尽职,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环保第一线。现在,他和污水处理厂的设备成了好“朋友”,相互都离不开。想起2011年初污水处理厂建起时,他仍记忆犹新。他一人睡在机房旁,机器发出的热量还可以克服,但整日整夜的机器轰鸣声却令他无法入睡,穿着大裤叉到外面,蚊子又特别多。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他才慢慢适应过来。后来,新建了污水处理门卫室,他的住处才得到改善。 他说:“现在,听不到机器的声音,睡觉还不习惯了。今年59岁的他仍不想退休,还要发挥余热,多干上几年。

张炳文原来的职业是保洁,做了污水处理厂管理员,闲下来的他反而不习惯。正好污水处理厂门外,有一段两公里左右的河道,张炳文做起了义务环保员,每天都将河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他获得了洱源县首届道德模范提名,授予“洱海卫士”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