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三清洁”工作收到实效并渐成常态

27.12.2014  20:27

      本报讯(记者 勾六零) “大理的卫生环境比过去整洁清爽多了,看了真让人心情舒畅!”一位经常来大理、喜爱户外运动的外地游客如是说。近年来,随着我州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活动,全州各地城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卫生整洁。

      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环境卫生面貌喜人。到目前为止,全州各县市和中央、省、州级159家挂钩单位共开展了5次集中整治,累计共有970多万人次参加,共清运垃圾78万多吨、投入资金10809万元。通过深入有效的整治,为保护洱海、清洁城乡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三清洁”工作渐成常态化。州“三清洁”办公室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在全州范围内积极推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的城乡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和通过“一事一议”向村民收取垃圾清运费、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的工作机制。经过不懈努力,五级联动的城乡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州12县市推行收取垃圾清运费、实行垃圾集中清运的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启动实施“三清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

      挂钩单位积极帮扶,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形成合力。159家中央、省、州挂钩单位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到挂钩点参与了“三清洁”整治工作,据统计,中央、省、州挂钩单位共为洱海流域的大理市、洱源县的挂钩点投入资金538万元。

      发动群众广泛充分,整治活动扎实深入。州、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基层组织切实加大了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力度,切实增强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门前三包或四包”责任制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公共区域保洁工作成效显著,村庄环境整洁面貌得以持续保持;二是各地充分发挥各类人群的积极性,先后开展“党员劳动日”、“单位劳动日”、“巾帼护卫队”等特色活动,带动了更多人积极投身到“三清洁”活动中来;三是实施垃圾清运费收取,实现村民市民通过交纳垃圾清运费的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三清洁”活动中来。

      督促检查是我州“三清洁”工作不断收到成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三清洁”活动开展以来,州“三清洁”办公室(州文明办)、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抽调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积极开展“集中整治周”督查、日常随机督查、网络督查、整改情况回访督查等工作。据了解,今年全年共开展了6次全州范围的集中督查,开展了116次对具体问题的回访督查,对“三清洁”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共发出限期整改通知121份,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