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 突破资金桎梏是关键

20.04.2016  11:14

吴慧芳在为客人装酱菜。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回乡创业成为一些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这些曾经从农村走出去的学子,为什么又重回农村?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安宁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尝试找到他们创业发展的共性。

     理想 努力就有收获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创业,是现代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

    张明涛所在的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全班65个人,几乎有一半都自己创业,大学时期,全班基本都在搞微商、开微店。

    “我以前在学校卖章鱼小丸子,收入也还行。”张明涛说,自己回乡创业,绝不是心血来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乡里,人熟地熟,我们还把市场也摸清了,算是定制式创业,有产品,就有市场。”为了凝聚创业能量,他和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及相关合同。

    同样,毕业后在外面打了4年工的吴慧芳也认为回乡创业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有感情。同时,这里也有很多特产,是商机;还有家人在这里,有创业的条件。只要做得好,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资金 很现实的难题

    通过几年的尝试,吴慧芳把家里的手工酱菜作坊变成了八街街道最有特色的酱菜厂,安宁、昆明的食客每到周末就会到厂里选择韭菜根、洋姜、乳腐以及糟辣子等酱菜,最远的,连广州等地也有顾客。

    但是,发展的压力也随之变大。“我想拿到QS食品认证,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必须改善厂房,要重建。这需要的资金是100多万,对于每年收入不到10万的现实来说,有点不堪重负。”吴慧芳说,如果说只想挣点生活费,现在的规模足够了,但是要想有大的发展,实现当初回乡创业的理想,必须突破资金的桎梏。

    同样,资金也成为张明涛发展种养殖的一个瓶颈。“当时是想做一个种养结合的公司,但是现在只能先搞好养殖,种植还在起步阶段。”张明涛说,前期的投入,已经让几个合作伙伴的经费消耗殆尽,要想种养殖协调发展,还需要更大的投入。

    “回乡创业,本来就有点冒风险。”张明涛说,自己家庭经济情况本来就不好,但是自己一再坚持,家里人也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一批鸡死了几百只,感觉还是技术不过关;现在养山羊,销路也还没有全部打开。”最为严峻的问题是,他的合作伙伴们很可能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放弃投资。

     政策 创业者的明灯

    相对来讲,倪静的创业算是比较成功的。

    倪静是大学毕业4年后才毅然决然地选择返乡创业的。在八街街道一六村的苗寨中,倪静办起了农家乐,“菌子宴”、“全羊宴”,时鲜野菜、食用玫瑰,都是她的招牌,虽然农家乐开起来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几乎一到周末就早晚爆满,每个月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

    “创业除了要有资金和思路,创业项目也很关键。最好就是把创业项目与政策结合起来。”这几年,安宁市政府加快发展以旅游业,打造南部旅游线,这让创业者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机会。倪静,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与此同时,安宁市也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安宁市以鼓励创新、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为原则,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对云岭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在2015年,6名创业大学生获得每人5000元的场租补贴、3名大学生获得每人5万元无偿资助,两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累计72万元的二次贴息贷款。同时,还为8户大学生创业机构办理“贷免扶补”创业贷款,金额均达5万元至10万元,这就拓宽了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截至今年4月20日,安宁市人社局已接到扶持申请9户,正在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我们已经申请了4万元的补助,已经获批,下一步就能资金到位了。”张明涛说,如果政府的补助资金到位,可能会为创业项目注入一剂强心针,更加坚定自己创业的信心。(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摄影报道)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