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咋容不下小小商铺?

02.06.2016  11:34

    近期,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要求几个包括修鞋摊在内的小商铺搬迁出校园的消息,迅速刷爆中大学子的朋友圈。他们强烈建议校方,将现有的校内小商铺视为需要改造升级的生活服务功能区,而非简单地清除。(6月1日澎湃网)

    从1983年“落户”至今,李大叔的修鞋摊已经在中大坚守了33年。光阴荏苒,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个小小的修鞋摊和其他小商铺一起,已然成为一代学子的记忆,也融化在中大校园文化的底色中。学生们呼吁校方“小心呵护那些漫长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这体现的是高校学子的人文精神与气度,值得我们点赞。而反观校方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小商铺搬迁出校园,则与一所高校应有的兼容并蓄的气度大相径庭。大学之“”,为何容不下小小商铺?修鞋摊所代表的校园情怀被无情抹去,背后实则折射出管理者的麻木冷漠以及高校人文精神的缺失。

    诚然,老旧的修鞋摊和自行车棚也许早已和不断翻新的校园格格不入。但是,追求校园环境之美却未必要以彻底消除小商铺为代价。须知,小商铺一方面具有生活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还寄托着一代代学子的大学情怀。若是纯粹因为有碍观瞻,校方大可以通过改造升级,让“小商铺们”换上“新装”继续为学生服务。最怕的是,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气度和见地,只把小商铺当做校园建设必须破除的“”,对其简单地一“”了之。

    其实,这类现象并非中大独有。两个月前,西北师大拆除了承载百年师大历史文化记忆的老建筑行政1号楼,不少学子呼吁手下留情,留住记忆,留住历史。甚至连现场一名工人也惋惜地说,拆除这样的老建筑感觉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不修缮和保护呢?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改建过程中,为了追求“高大上”的环境之美,往往将承载着浓郁人文气息、体现高校精神之美的老旧痕迹无情抹去。

    再现代化、再整洁美丽的高校校园,也只能体现出简单的“秩序之美”,而校方对历经岁月洗礼的历史痕迹的尊重与保护,才是高校最应该具备的“精神之美”。中大管理者,不妨多听一听学生的声音,对校园翻新改造多一些人文层面的思考,让“小商铺们”与校园相得益彰,才能展现大学之“”。(春城晚报 评论员明军)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