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围山生态环境:从规范农业化学品管理做起
“迈向生态文明,向环保先锋致敬”(以下简称“向环保先锋致敬”),是由一汽-大众出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承办的环保领域的新的资助计划,该项目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致力培育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对于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倡导性的10个环保项目进行资助,年度资助总额为500万。
今年,“向环保先锋致敬”资助计划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5个环保项目的申请,经过两轮的专家评审,目前有20个项目进入最终的项目考察及答辩阶段。
2016年10月,“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组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就屏边苗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协会申报的“基于社区的农业化学品管理”项目进行考察。
从老远就可以看到地头放着三个桶和一个黑板,箱子上分别贴着写有除草剂、农药、化肥的纸条。协会负责人陆春明说,考虑到项目实施地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化学品管理意识和能力有限,资金有限,当初设计该项目实施过程就是要简便易行,切合农村实际情况,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力争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设立的三个桶和一个黑板就是要将所有使用过的肥料、农药和除草剂的废弃包装分别置于透明箱中集中处理,并在黑板上记录化学品名称和数量,协会志愿者负责巡查并制止乱扔包装的行为,每个月由志愿者计算并公示社区的化学品使用指数。
化学品集中处理
成立以来围绕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对于依赖农业为主要生计的地方,随着近年来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这些社区的农业化学品的用量正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许多社区的首要污染源和威胁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协会在从化学品包装入手建立基于社区的化学品管理体系的同时,将化学品指数纳入农产品的追溯系统并与农产品的价格和销路相联系,达到对生态起保护,对农民经济有保障。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地跨屏边、河口、蒙自、个旧等4县市,是中国大陆唯一分布有湿润雨林的地区,也是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谱系最完整的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2种,二级保护植物23种,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46种。但是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尤其是核心区还分布着一些村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雨林和保护区的影响日益显著,毁林开荒、生态退化、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但这些村寨的土地并不属于保护区,社区也没有把自己看作保护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社区的生活和发展经常和保护发生冲突,不利于大围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长久保护。
在多个机构的支持下,屏边苗族自治县保护协会于2013年开始在大围山建设社区保护地,这些项目主要围绕着保护区核心区内的三个村寨——马龙底、鲁底马和长坡开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屏边自然保护协会与大围山保护区管理局、屏边县环境保护局、屏边县林业局、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合作,在大围山社区保护地开展了一系列社区能力建设活动,支持社区发展养蜂、林下多样性种植、非木材林产品生产、农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基于社区的化学品管理、社区种质库等可持续生计,以提高社区保护地原住民的收入并推动化学品减量。
中国是农业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农残超标也已成为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2020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业化学品的合理使用与减量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基于社区的农业化学品管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农业化学品管理意识和能力,示范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方法,建立基于社区的农业化学品长效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将发展和实践适用于保护区及类似地区的农业化学品可持续管理体系并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案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以支持中国农业化学品减量的总体目标。目前项目的理念和设计已经取得了其他地区和机构的认可。
“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考察组和屏边苗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