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大一项新技术可修复土壤金属污染

06.05.2015  13:04

    “云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采随之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也非常严重。”昨日,云南农业大学举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果介绍会,张乃明教授分享了在迪庆尾矿库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的成功案例,汇报了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成果,希望利用云南农业大学的优势为云南农业,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高效利用作出贡献,并将该技术推广至农田土壤污染,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该项目来源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社会事业发展专项,名称为“云南藏区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控技术应用研究”,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创新团队共同承担。张乃明介绍,土壤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最基本的环境要素。根据调查,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一种是污染物去除,如客土、换土、淋洗或植物吸收。此类方法已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存在工程量大、二次污染风险、效率较低等问题。另一种方法则是让污染物改变形态并降低毒性。张乃明此次负责的研究选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利用钝化剂控制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减轻对下游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

    从2012年开始,历经3年时间,迪庆尾矿库修复后土壤上的植被可高达1~1.2米,地下水也可为一类水质,而该方法性价比也比较高,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等在内,每亩价格不超过1万元。“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加入一种物质使污染物形态变化,毒性降低,并将其固定,渗透不到植物和水质中。”张乃明解释说。

    目前,该技术的专利申请正处于申报阶段。(记者 李思家)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