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大闹”云南

23.10.2015  18:22

  不知从何时起,萌态十足的多肉植物开始攻陷不少人的办公桌和阳台。这不,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也已经被多肉攻陷了。新闻君身边就有好几个铁杆“肉友”,他们不仅被掏空了钱包,还要浇水、除虫,但他们却乐在其中。

  但多肉植物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是乐趣,还有作为外来物种带来的生态隐患,以及风传的部分多肉有毒的安全隐患,更有不少人跟风经营带来的价格虚高……下面就来详细看看多肉植物是如何“大闹”云南的吧!

  多肉发威 攻占云南抢尽鲜花风头

  公司人们向来喜欢在办公桌上摆放各种小物件,从公仔到相框,现在又多了一种新玩意———种在迷你花盆里的多肉植物。这些小盆栽如今成了治愈系。它让单调的桌面有了点颜色,而且和公仔以及相框相比,它的种植过程也给人更多期待和牵挂。

  种植多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多肉达人”、“多肉粉丝”。而阳光普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云南凭借这些优势成为众多“肉粉”的养肉天堂。想知道多肉在云南有多火?连尼姑庵里都种满了多肉!

  最近,有网友爆料在云南某寺庙里有比丘尼(尼姑)种植多肉植物,相当霸气。据该网友所述,这个寺庙名叫寂照庵,位于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寺院被葱笼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寂照庵的多肉为寺中比丘尼所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感而遂通,寂静照鉴。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农博会上,多肉展区前一直聚集着密密麻麻的观众,原来人群是被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多肉所吸引。特别是一盆70多岁高龄的“老多肉”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这盆“老多肉”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圆状叶瓣,根部与普通多肉不同,已经呈现出木质化。据参展商告诉说,其最低价值也应该在7万元左右,真是让人乍舌。

  此外,最让人骄傲的是,云南培育出了中国首批多肉植物新品种——“阿萝”、“燃灯莲”和“雪佳人”,目前已在云南省林业厅获得注册登记。

   多肉有毒?引进、培训都需留心

  这股“多肉热”的蔓延已经无可阻挡,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多肉植物涉及50多科近万种植物,可能携带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其中部分品种含有毒素,人接触可能有中毒风险,严重的会引发心脏病。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吓人,到底是不是真的?

  据园林专家表示,多肉植物涉及50多科近万种植物,其中部分品种含有毒素,比如奇峰锦属和大戟科的大多数都有毒,其中,奇峰锦属多肉植物多含针刺,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人接触汁液后,皮肤会有红肿、瘙痒及过敏等症状,一旦摄入人体会对心脏有较大伤害,家畜食用可致死亡。但是,我们也不需要对多肉植物太害怕,只要我们不被它的刺割伤,仅仅单纯摆在一边,是不会引发中毒或心脏问题的。

  由于受众少,昆明市场仅有少数商家在销售怪奇龙等带毒多肉。“肉粉”们在选购时一定要留心了。

  另外,大多数“肉粉”可能并不知道,进口多肉植物属于我国禁止携带、邮寄入境的品类之一,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了针对多肉植物的进出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最近,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在从荷兰进境的多肉植物中检出有害生物石蒜弗粉蚧。

  近日,13648株来自荷兰的多肉植物进境,经检验检疫人员现场和实验室检疫,在其中的长生草品种中发现大量蚧虫活虫,经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鉴定确认为石蒜弗粉蚧,为中国未见分布的有害生物。

  石蒜弗粉蚧为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较广,我国气候条件适合该虫发生,且寄主植物种植广泛,一旦传入将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目前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法对传带疫情的长生草进行了焚烧销毁处理。

  多肉植物固然可爱,但在引进和种植时都要多加留心,万万不可对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多肉虽好,千万别进掉“肉坑

  迷你的小身材、肉肉的长相,形态各异的多肉确实很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肉粉”在投入热情和金钱的同时,也在感叹“一入肉坑深似海,从此绿植是路人”。不少肉友和多肉结缘后,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断想买新品种,有了新品种就需要买更多的盆和更多的土,盆多了土多了以后,又会买更多的新品种。一年花上几万元钱“养肉”的大有人在。

  多肉的火爆也让其价格在过去两年一路看涨。不过,最近你再走访斗南花卉市场的话就会发现,随着卖家的增多,一些品种价格已经持续走低,甚至拦腰斩半。从高原紫外线、多肉植物种质资源等条件来看,云南发展多肉植物前景广阔。未来5年仍将处于上升期,不过市场行情不会那么疯狂,利润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高了。

  最后新闻君要提醒大家,作为一个爱好,种植些自己喜欢的多肉品种无可厚非也值得推崇,但若动辄花去大笔资金,只为了追求品种的多而全,就不值得提倡了。而作为投资者,在经营多肉植物也必须谨慎,切不可盲目跟风经营及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