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多措并举促进农用残膜回收利用

03.04.2015  13:44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推广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大量的地膜使用造成了农田“白色污染”,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土壤板结,影响水肥传导、作物的生长发育。为此,宣威市以改善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从地膜的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荐,财政补助,市乡政府监管的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机制,多措并举加大残膜回收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残膜回收工作督导组和市、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将残膜回收任务分解到全市28个乡(镇、街道),各乡镇指定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残膜回收工作落到实处。

2.推广适时揭膜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揭膜技术,烤烟在旺长期后或烤完中部烟后揭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揭膜,小春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揭膜,其他农作物、林业苗木根据气候、生长特性适时揭膜,将开展适时揭膜作为高产创建、基本烟农田建设等项目扶持的前置条件,力争到2017年推广农作物适时揭膜100万亩以上。

3.加大残膜回收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残膜回收企业回收残膜进行加工利用,享受残膜回收补贴政策。残膜回收价格1.8元/公斤(杂质率控制在20%以内),废旧残膜回收企业承担0.7元/公斤,财政补助1.1元/公斤。财政补贴金额以收购企业支付给乡镇的付款清单为主要核补依据;补贴资金实行预拨制,启动收购后按分配任务预拨60%,收购结束拨付40%。

4. 强化网点建设,严格收购程序。各乡(镇、街道)按照回收计划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建立乡、村收购网点。严格收购程序:由农户将捡拾的废旧农膜交售到村级收购网点,村级收购网点确定专人负责收贮,完成收购任务时,由乡(镇、街道)组织交售或联系收购厂家交售;交售时双方签字认可。废旧农膜回收过程中,村级收购网点、乡镇回收站、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必须建立收购台帐。

5.积极探索机械回收。农业、烟草、环保等部门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合作攻关,积极引进残膜回收机械,开展残膜回收机械作业,力争到2017年,机械残膜回收使用率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