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禁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国第14批赴黎多功能工兵分队正式进入雷场作业见闻

09.06.2015  19:49

整装待发。(叶洋萍 摄)

与联黎司令部人员共同研究通道维护方案。(叶洋萍 摄)

现地制定作业计划。(叶洋萍 摄)

现地勘察。(叶洋萍 摄)

雷场警示牌。(叶洋萍 摄)

雷场警戒。(叶洋萍 摄)

离死神的距离有多远?对于从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抽组的我国第14批赴黎巴嫩维和扫雷官兵来说,或许只有有一步之遥。

贝鲁特当地时间6月8日上午,这支分队49名扫雷官兵来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黎(巴嫩)以(色列)临时停火线“蓝线”雷场作业点,执行通道维护作业。

近期,黎以“蓝线”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我国赴黎巴嫩多功能工兵分队多次接到联黎通报,要求我方加强安全警戒。

警戒人员迅速到位,扫雷作业手准备器材。”到达现场后,扫雷排排长孙茂南并没有急于让人员下车,而是安排扫雷作业手对一块空地进行了仔细清排,以排除活动区域存在爆炸物的可能。

作业点,各种野花遍布山野,着实迷人,然而,立在他们中的一个个骷髅头警示标志异常刺眼。

作业开始是目视搜排。目视搜排是查看作业区有无可疑危险物,场地有无翻动或挪动痕迹,对发现的疑似区要进行扫雷器探测、红漆标示及清排,以确保选址区域的安全。

上午9点半,太阳升的还不是很高,气温已经接近40度,记者已经明显感觉到闷热。而此时,扫雷通道的维护工作随即展开。

由于黎以蓝线的蓝桶年久锈蚀、封围铁丝网遭破坏,扫雷通道长年没有使用,杂草丛生,根据联黎要求,每隔一段时间,维和部队都要对通道进行一次维护。

笔者跟随扫雷参谋杨明梦进入安全通道,走了几十米,就由刺线铁丝网进入了方格形铁丝网地段。

进入方格形铁丝网,就等于真正进入了雷场。杨参谋要求笔者按照他脚踩的位置前行,万不可私自在通道内活动。

安全通道两侧那锈迹斑斑的铁丝网警示我们:网外就是雷场,雷场距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请与铁丝网保持安全距离。”随行的四级军士长李文斌已是第2次赴黎执行扫雷排爆任务。他告诉笔者,因受雨水冲刷等原因,部分桩发生位移,使安全通道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笔者看到,除了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头警示牌,表面看上去非常平静,但是,很快,暗藏深处的危险就暴露出来了:一枚距离铁丝网不到一米,裸露在地表的以色列四号防步兵地雷,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出于安全考虑,笔者放弃了继续前行的打算。笔者了解到,此处作业通道,边上仍存在大量爆炸物,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定区域活动,包括安全通道内清理的杂物都不能随手丢弃到封围外,因为很多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引爆封围外的爆炸物,对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