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僵尸企业”须循序渐进
“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会议强调,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对于如何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推动落实去产能任务,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3月4日 新华网)
僵尸企业之所以是个难以根治的问题,原因有很多。界定上的模糊,转型中的阵痛,规模上的庞大,出清所需的资金,兼并重组的难度,人员安置及社会稳定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僵尸企业一碰就痛的病处,这也让僵尸企业的出清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和棘手的事情。
今年全国两会上,僵尸企业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说明了处置僵尸企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僵尸企业危害很大,蚕食着中国经济,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又严重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另外,僵尸企业头上往往带着政府扶持的光环,会享受到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
其实,对待僵尸企业的态度,往往体现着对待经济的发展态度,更体现着对待社会的发展态度。清理僵尸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产业转型的需要,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的需要,也是社会创新进步的必然。僵尸企业往往与创新相违背,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相脱离,是一块必须剔除的腐肉。政府要消除“有形之手”对僵尸企业的干扰,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让僵尸企业按照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则进行优胜劣汰,让创新和探索活跃起来、顺畅起来,激发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
僵尸企业需要出清,但是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做到分类分级、循序渐进,要有更为缜密的制度和细则,切忌快刀斩乱麻,搞一刀切。这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做到精准识别僵尸企业,对于一些有困难但是正在成长的企业,要给予保留和保护,谨防出现将正常健康的企业误作僵尸企业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政府的手”也要慢慢脱离,并妥善解决社会就业、职工生活保障、转岗安置等后续工作,解决出清后有可能存在的“硬着陆”问题,最终实现在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让僵尸企业安全顺利出清。(文/李金龙)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