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甫头墓葬群发现丰富文物 是目前云南唯一出土漆木器的地方
羊甫头墓葬区发掘现场
昨日,昆明市官渡区博物馆里,考古人员正在修复、绘制羊甫头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据介绍,这些墓葬物,年代早的可追溯到战国中期,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年代近的,为明清时期,均为生活用具。这反映出了这一大型墓地的历史变迁:战国时期葬的是贵族,明清时期葬的是平民。
偶然发现
校园施工露出大型墓葬
羊甫头,如今已被淹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如果时光倒流回过去,这里是滇池东边的一个小山丘,站在上面可以眺望滇池。
这里于1998-2001年出土了精美漆木器,也是目前云南唯一出土漆木器文物的地方,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说起那次重大考古发掘,纯属偶然。1997年11月,一学校将校园西边原为果园的约1.6万平方米土地征用,要建一个训练场地,需将缓丘东部高处的堆土推掉。施工队施工时发现墓葬,没有上报,而是进行盗掘,长达半年。
1998年4月27日接到群众举报后,省文化厅文物处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对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判断为一个大型墓地。6月初进行了勘探试掘;9月底进行发掘。从1998年至2001年分3次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清理滇文化及汉式墓葬839座,明清墓葬7座。
重大发现
出土精美漆木器
由于整个场地扰动很大,在地表、回填土层中以及被盗掘的墓葬回填土中,采集到青铜器、石坠、纺轮等器物500多件。公安部门从盗墓者手中追缴收回青铜器约200多件;学校保卫部门从群众手中收缴回青铜器等器物也有500多件。
发掘的这846座墓葬,分为滇文化墓葬、汉式墓葬和明清墓葬3大类,以前两类为主。从葬式上来说,有合葬、解肢葬、仰身直肢葬和侧身曲肢葬4种。另外,大型墓葬中发现有人殉,如M113号墓。
最重大的发现,当属漆木器,绝大部分出土于M113号墓。漆木器多数为兵器及工具的木柲,有少量漆木用具及木雕漆器,约85%的漆木器有彩绘纹饰。
“这是目前云南出土的唯一一批漆木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胡长城说。
去年发掘
出土各类器物313件套
去年7月至9月中旬,为配合学校公寓房项目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官渡区博物馆,再次对羊甫头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区历经多次自然和人为活动,原生地层已面目全非。此次发掘面积1975平方米,清理墓葬53座,出土各类器物313件(套)。
这些器物,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包括少量铜铁合制器、玉石器。陶器大致分为陶釜、陶罐、陶杯、陶纺轮、陶同心圆纹盘等,青铜器有铜矛、铜剑、铜戈、铜啄、铜斧、铜削、铜爪镰、铜臂甲、铜钏、铜扣饰等,其他质地的器物,有铜柄铁剑、石坠、玛瑙、绿松石、石纺轮、玉玦等。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羊甫头考古发掘工地负责人胡长城说,根据随葬品判断,青铜时代墓葬45座,明清时期墓葬8座。
生活变迁
战国贵族,明清平民
青铜时代墓葬,可分为滇文化墓葬和汉式墓葬,以滇文化墓葬为主。滇文化青铜器典型器物为长銎铜矛、方形铜扣饰、铜啄、玉玦等;汉式青铜器则以铜臂甲最为典型。这些器物的出土,说明墓主在当时可以算是贵族。
其中,M860号墓出土的铜啄,判断在战国中期。而M880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判断在西汉中晚期。因而,此次发掘的墓葬年代,大致定在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期之间,具体年代尚需研究。
明清时期的墓葬,根据出土的多枚清代铜钱,如“康熙通宝”、“嘉庆通宝”等,说明年代大多在清代早中期。根据墓葬器物及墓葬形制推断,随葬品少,都为生活用具,墓葬形制都为小型墓葬,说明为平民墓葬。
这次羊甫头墓地发掘,是继1998年至2001年度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对出土的物件,正在官渡区博物馆进行整理。破损的要进行修复,完整的要进行绘图。胡长城说,青铜器的修复、保护非常专业,会邀请省外专家。
最终,这些器物都会在博物馆进行展出,届时市民就可一睹青铜时代和明清时期的文物了。(记者 杨质高/文 高伟/摄)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