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房事件”是教育不体面的写照

05.04.2016  13:54

    4月2日下午,云南省多个本地资讯微博曝出昆明市富民县款庄乡多宜小学两名小学生被同班同学逼着钻进垃圾房。网络图片显示,两名小学生侧躺在编织袋中,只露出上半身或脑袋,袋子下则是成堆的垃圾。爆料网友称,老师知道此事后不但不制止,还拍照片,体罚蹲马步。(4月4日《重庆晨报》)

    关于照片以及此事原委,现在有多个版本的解释。地方教育局和学校老师称,老师发照片是向家长证明孩子已经找到,是个误会;而3名当事学生在解释此问题时,则神奇地学会使用了“恶作剧”这个词。

    其实,无论过程是怎样的,但有几个问题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两名学生穿的非常差,衣服破旧,且十分脏,在他们身上,没有体面、干净可言。而且,受制于学校管理和家庭条件,这里的学生,应该从小便没有对于干净和肮脏的区别和认知。此外,这里的学生之间,存在欺凌弱者的现象。面对强势学生,许多学生宁肯选择到垃圾房,也可能不会反抗。也就是说,体面、干净和尊严,可以随时拿来牺牲。

    二是,他们的家长很难联系到,有一位学生的父母两人都没有联系到,只联系到了姐姐,应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既然是留守儿童,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家庭教育,恐怕都是非常缺位的。如果学校管理不到位,老师不能对这些孩子施以关心关爱,他们则不会有什么尊严。

    三是,这里的老师,仍然奉行体罚,而且,还在体罚过程中照相取乐。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现象,老师尤其是高素质的老师,也属于偏远地区亟缺的教育师资,正如这里的孩子可能连干净的校服都配不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小学生睡垃圾房”的画面,是很残酷的。我们能够想象的是,虽然许多地方的墙上都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到了现实层面,总有一些地方的教育画风能深深刺痛我们的感观神经。尤其是在我国偏远和落后地区,总能曝光出各种各样的贫困、落后、肮脏与不堪,在精神层面上,这里的孩子或者受到同学的欺凌,或者受到老师的体罚,可谓精神物质双重摧残。

    教育实现体面,要比政府机关实现体面更重要。“小学生睡垃圾房”揭示的问题,远远不只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在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上,在学校与学校间的管理水平差异上,在老师素质的提升层面,甚至包括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上,各级各地政府都有大量要做的工作要去做。而当各地学生的校服都整洁干净了,当老师也开始关心起孩子的卫生问题了,并且,学校里有校车和高档的教学楼了,我们的教育才可以配得上谈体面。(时事评论员 王传涛)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