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缇香垃圾分类处理树范本:半数垃圾小区内变废为宝

08.02.2015  22:04

分类 金域缇香小区的分类垃圾桶。

处理 厨余垃圾处理机一次可“”300—400公斤厨余垃圾。

利用 厨余垃圾处理后变废为宝成有机肥料。

    5日一大早,位于北京路的金域缇香小区8幢1单元的住户张丽华准备下楼锻炼身体,和往常一样,每天下楼前她必做的“功课”是将自家的垃圾进行认真分类,随后,她将垃圾打包,拎下楼投放到对应的“红、黑、绿、蓝”四个垃圾桶里。

    去年11月,金域缇香小区垃圾分类站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垃圾不出小区,在前端就能分类处理,这在全省尚属首创。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昆明管理中心总监沈典维介绍,该小区的垃圾处理站运行至今,垃圾不出小区50%都能变废为宝,其中,厨余垃圾100%回收利用。这解决了垃圾分类和处理难题,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个范本。

     大胃”机器“吃掉”所有厨余垃圾

    在多数小区大门旁,最常见的是超市、店铺或是物管公司,可紧邻金域缇香小区大门,记者看到一栋白色建筑,这就是已投入使用3个月的社区垃圾处理站。

    垃圾处理站分三个区域,在最左边的一块垃圾分拣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小区收集的所有垃圾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纸皮、塑料、啤酒瓶、玻璃、金属、泡沫、杂料、厨余垃圾,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把垃圾细分成8类,这8类垃圾分类收集后,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特别是厨余垃圾,占到小区垃圾量的45%,这类垃圾很难处理,可在我们小区却能处理成有用物质。”沈典维说。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中间区域有个厨余垃圾处理间,里面有一个专用机器处理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分类出来后,打包、称重,再倒入这个机器里进行粉碎、发酵,就变成了有机肥。有机肥料可供小区绿化使用,也可出售给农户。别看这个垃圾处理机模样一般,可它作用不小,一天能“吞食”300—400公斤厨余垃圾,它的“大胃”一次能储存小区里一周的厨余垃圾并进行发酵。

    而垃圾处理站的右侧,是堆放有机肥的区域,一个个蓝色垃圾桶里装满有机肥,和黑土差不多,但早就没有厨余垃圾的异味。

    据沈典维介绍,就这样在小区垃圾处理站里经过再分类、再处理,50%的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剩下的50%不可利用的垃圾由环卫工人拉走。

     居民逐渐培养起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里推行后,我们倡导居民养成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打包、正确投放的好习惯。”沈典维说,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不久,前期做不到让居民对所有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只希望居民能做到把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投放,也就是只要把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分开投放就可以了,之后的详细分类由工作人员进行。

    正如沈典维所言,小区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得到居民的支持,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能大大减轻后端的工作量。

    张丽华说,自打她搬进小区后,就看到小区里设置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对垃圾桶进行这样细致的设置,目的是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我们家的人现在都会自觉把垃圾分类打包,特别是剩菜剩饭都会单独收集打包,按类投放到垃圾桶里。”居民李红艳说,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不觉得是件麻烦事,而是居民应尽的责任。

    先行尝试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在金域缇香做垃圾分类工作,公司前期投入了60多万元。”沈典维说,金域缇香小区是万科集团开发的,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地的10多个楼盘实行了垃圾分类,但金域缇香是万科在云南实行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小区。

    其实,早在2005年底昆明就出台了《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和分类收集,并对违反该办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因相关政策法规、设施设备及终端处置体系不够完善,执法主体不够明确等原因,9年来,昆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尽如人意,在分类处罚方面还是零记录。昆明每年产生的垃圾,也只有20%—30%可变废为宝。

    沈典维说,在社区推行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企业行为,但希望通过这一尝试,为城市垃圾处理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也希望以此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记者雷晴摄影报道

    随评

    给垃圾找个合适的“

    小 丁

    垃圾分类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道难题,需要突破口。金域缇香在全省首推社区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不失为解决城市垃圾难题从“源头”寻找到一个突破口,给我们以生活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启示。

    万科物业公司把它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更能倡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在全市推广,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昆明早在9年前就出台了《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设置了不少“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垃圾桶,而且几年来不断“变脸”,但9年过去了,垃圾分类依然不太理想,加之垃圾终端处理和设施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垃圾分类收效甚微,每年产生的垃圾也只有20%—30%变废为宝。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这是一句广告语。垃圾分类的好处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应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台湾地区,无论老区新区,大街小巷,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垃圾桶!原来,那里的垃圾收集实行“实名制”和“定时定点制”,即台湾每户人家的垃圾袋都有编号,袋子与主人的信息对应,每到垃圾收集时间,家家户户忙着将分类装好的垃圾送到垃圾车上。台北市民更是连倒垃圾都要争分夺秒,追着垃圾车跑。如果错过了集中收集时间,市民只能自行送到收集点。分类投放早已成为台湾居民的一种习惯。

    诚然,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投放、收集、分拣、处置……任何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也不可否认,由于垃圾分类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社会趋同性,让这项工作步履维艰、“卡壳”重重。要让垃圾分类这条路走得更长更远,需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科技支撑、宣传到位、文化引领、家庭配合、民众参与。外地的先进经验、本地的有益探索都是“现成的东西”,能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呢?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