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22.11.2017  19:45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重在学懂弄通做实,贵在掌握思想灵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和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文化建设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催生新的文化思想。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非常丰富,集中体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论述,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切实担负起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兴盛新使命。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兴盛是全省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一要担负推动文化示范引领的使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新定位,增强文化软实力,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找准云南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争先进位,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要门类、重大活动方面取得突破。二要担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要担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使命。云南是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世界遗产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人,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四要担负推进文化扶贫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不能缺位。要紧紧抓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区”文化人才培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等举措,大力推进文化扶贫,通过文化扶贫实现文化小康。五要担负维护文化安全的使命。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宗教信仰各异,长期以来边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形势更为复杂艰巨。

    三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中展现新作为。要站位全局抓重点,文化发展改革总体来说就是要围绕实施“一个工程”、构建“四大体系”这个重点任务来部署和推动。具体来讲,一是抓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是抓改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化省级文艺院团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推动文化行政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三是抓品牌。全力打造具有云南特点、国家水准、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打造澜湄文化品牌,建设澜湄文化交流中心,持续举办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并积极推动升格为国家级艺术节。

    要加大投入补短板。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达标率不高等问题。要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地,加大督察力度,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构建省、州市、县区、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要集中力量强弱项。一是解决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解决好重利用、轻保护,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提高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二是解决好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一部手机尽享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尽在掌中”为目标,加快“文化云南云”建设,整合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面向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数字文化服务。三是解决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大的问题。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占GDP比重为3.12%,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比重为5%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四是解决好干部作风问题。在文化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宣传、大创作活动,激发艺术家干事创业的激情,通过比学赶超,把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使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李涛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