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震局:地震波不仅造成灾害 更是了解地下世界的工具

12.12.2014  04:24

云南网讯(张成)12月11日,“金色热线”年终特别节目迎来了云南省地震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四个部门。就大家关心的灾害预防、民政救助等问题在节目中给大家解疑答惑。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建国向大家进行了科普,解释了地震波对于科研的意义。在普通人认为只会带来灾难的地震波,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节目中,主持人向张建国提问说,地震局能否像气象局一样,提供提前的地震预报,张建国解释说,目前有关部门也在探索,希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做不到每天,甚至每周,每月能提供一张所谓的地下云图,这就和天气预报有些类似了。

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工作存在难点,张建国介绍说,目前这样的工作地震局有关部门或科研单位正在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张建国特别提到了中国地震局的陈颙院士,张建国说:“他提出来的,而且正在试验当中,利用人工主动激发的一种人工震源对一些敏感地区连续的激发人工的地震波,再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进行反演,能够看到地下的应力、介质等等的变化情况,把它与地震预测预报联系起来。

但对于“地震预报”的难度,张建国解释道,天气预报是利用现在的太空、卫星、地上的监测,可以直接、直观的看到温度、气压、湿度等等一些变化,而地下则无法直接的进行观测。“举个例子,在几十年前前苏联曾经希望打一口井,打的越深越好,看看地下深处怎么样,用了十年时间,这口井才打了10公里,这个是克拉半岛上打的这口井。”张建国说。而10公里对于半径是6000多公里的地球,地壳厚度平均是2、30公里的地球而言太微乎其微。“如果把地球比喻为一个鸡蛋的话,这10公里连蛋壳都没有打穿,而且再也打不下去了,这还只是一个孔。”张建国比喻道。

直观的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那我们怎么样了解“地下世界”的呢?张建国继续解释说,目前我们对地球内部的所有知识、所有了解。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岩浆、石油等等。了解这些部分的只是,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利用地震波,用地震波的接收来反演地下的信息。“所以地震波不仅是有破坏力的东西,实际上也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排在第一位的工具。”张建国最后说道。

相关报道:

鲁甸地震灾区救助生活期调为6个月 云南省民政厅为灾民如何安全温暖过冬答疑解惑

地震灾区灾民补助难建房?云南省民政厅:冬春救助资金来帮忙  

云南省地震局专家解释地震预警原理 减灾效果有限不可夸大

云南省住建厅抗震安居工程:9年各级部门共投入补贴130亿元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震、降雨成我省地质灾害激发两大因素

地处八条地震带如坐火山口 灾区建新房省住建厅免费送建设图纸

云南省民政厅2014年抽查违规经营性公墓7家

云南省民政厅2013年核查低保三百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