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构筑园区发展新格局 将加快整合“低小散”园区

19.04.2015  12:38

    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通过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快构筑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发展新格局,把园区建成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带动区、城市发展的新片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范围涵盖国家、省、市级园区

        清理整顿优化提升的范围主要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省级农业园区、市级农业园区,省级物流园区、市级物流园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市级旅游度假区等。

        此次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工作在4月上旬启动,分自检自查、优化提升、考核督查等六个阶段进行,并将从7月份开始,对园区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工作进行考核督查。

        “低、小、散”园区加快整合或退出

        在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工作中,将整合园区发展空间,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园区功能边界,做到耕地红线、建设用地红线和生态功能红线“多线分明”,严禁任意扩大开发范围,严禁在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等禁止开发区域设立园区,确有需要的区域可纳入园区加强管理,但严禁进行开发。鼓励适于工业发展地区与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之间,采用“飞地”等形式跨行政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区(工业园区)。

        同时,将分类整合园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县区各类产业园区清理整合力度。同一行政区域内、区块相邻的园区,进行重点整合优化提升。适合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产业园区,以国家级或省级园区为主体,整合各类产业园区,对省级以下各类“低、小、散”园区,加快整合或予以退出;对不适合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生态敏感脆弱县区,引导企业跨行政区域转移,原则上不再布局园区;对一个功能区块上存在多个主体的园区,按照“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

        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对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大力支持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质量高的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对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潜力不大的园区加强整顿、整合,或适时退出。

        管委会主要承担经济事务

        此次园区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定位,强化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分区和主导产业定位,实施大产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因地制宜确定县区、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避免同质竞争,推动产业集聚、融合、错位发展,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支撑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园区主导产业竞争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县区要全面整合优化各类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一个发展平台、一个管理主体、一套班子队伍的管理体制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园区经济职能,园区管委会主要承担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原则上交由所在地政府承担。对国家级开发区的托管区,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所在地政府或第三方机构承担相应社会事务。加大简政放权,赋予园区管委会相应的市、县级行政审批和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园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和“一网式”办公系统,在优化办事流程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全市规划

        为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强化园区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布局和无缝对接,交通、城建、环保、水利、供水、供气、供电、通信、教育、医疗、商业、物流、公租房、经适房等基础及生活配套投资优先向园区安排,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内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餐饮商贸、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并通过多渠道加大投入,提升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还将提升园区投融资水平、国际化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引导和支持大产业、大项目向以国家级园区、省级重点园区为主体的核心主平台集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对园区引进的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项目、高原特色农业重大项目,重点保障用地需求。

        国家、省级园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

        《关于全市工业园区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也提出,将通过对工业园区的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园区产出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园区生活、生产服务功能,促进园区由封闭型的区块向城市功能区转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确了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率国家级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省级达到50亿元/平方公里,市级园区达到40亿元/平方公里。

        通过清理整顿,优化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市级园区规划面积应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国家级、省级园区规划面积应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可出让用地用于主导产业开发的土地面积控制在60%以上,其余土地用于建设生活、居住、休闲、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清理整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平稳增长,努力打造主导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引进规模大、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项目,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逐步淘汰现有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平稳增长。(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