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

30.11.2020  13:13

  听说过“鸟塘”吗?

  一汪水塘,几棵树桩,树桩的枯树洞里提前放上儿爱吃的面包虫。离水塘10米远左右搭建一间长条形的棚屋,屋内十几把椅子一字排开,爱好摄影的观鸟者,在屋内就可拍摄水塘里鸟儿觅食嬉戏的情景。在云南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当地人管这叫“鸟塘”。

  满眼皆绿,万鸟翔集,车子一进石梯,耳畔便响起阵阵鸟鸣。

  观鸟,在石梯已成为致富的代名词。近年来,盈江县充分发挥石梯的生态优势,用活鸟资源、做实“”文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000元,跃升至2019年的10152元。

   鸟儿成了致富的宝贝

  观鸟者在鸟塘拍鸟,一个机位60元,一份盒饭20元,住宿一晚100元,再加上搬运器材等劳务费,经营者收入可观。

  2015年,石梯村民蔡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收入全靠种植10亩香茅草,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变化发生在2015年11月蔡伍与人在村子旁合建了两个鸟塘后,第二年年底他就顺利脱贫。

  “和一般游客不同,观鸟者往往一待好几天,长的甚至一两个月,直到拍到想拍的鸟儿为止。”蔡伍说。2017年,挣到钱的蔡伍买车当了“鸟导”,载着观鸟者在山里各个鸟塘转场,收入又增多了。“经营鸟塘的分成和开车当‘鸟导’的收入加一起,一年赚了6万多元。真想不到,这到处可见的小鸟,居然成了我们致富的宝贝!”蔡伍直感叹。

  盈江县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告诉记者,石梯紧邻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洪崩河片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鸟类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鸟类3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鸟类的24.7%,不少还是世界独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拍鸟者纷至沓来,2019年,石梯接待了观鸟者2万多人次。

   从砍树捕鸟到护林爱鸟

  石梯位于中缅边境,全村共85户363人,是一个景颇族、傈僳族聚居的边境直过民族村。过去为了生计,村民砍树开荒、打猎捕鸟,贫困没赶跑,生态却遭到了破坏。2016年石梯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综合贫困发生率高达50.6%。

  靠山吃山,摆脱贫困还是要依赖林子,但该换个怎样的法子呢?恰逢邻近的保山市百花岭生态观鸟模式声名大噪,盈江县的干部参观考察后思路顿开:观鸟,盈江也行,而且,盈江还有一种观鸟圈里的“明星鸟”——犀鸟

  生态好了鸟才来,犀鸟对环境要求高,喜欢在大树上筑巢。

  2015年开始,盈江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立足石梯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生态观鸟产业。为了保护和改善鸟类栖息地环境,盈江县各级各部门经常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观鸟项目的效益,带领村民去百花岭考察学习。对上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村民,奖励200元至2000元。同时,林业部门加大对随意开荒、捕鸟行为的惩处力度,罚金用于生态修复。

  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当地爱鸟、护鸟蔚然成风,一度消失的犀鸟再次飞到石梯安营扎寨。

  “现在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等3种犀鸟在石梯均有稳定的繁殖点。”班鼎盈介绍,目前石梯是国内最容易观察和拍摄到野生犀鸟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犀鸟谷”。一窝犀鸟年均吸引游客5000多人次。

   科学规划绿色发展

  “一个好的鸟塘要满足三要素:鸟多、有明星鸟、景观好,方便摄影师构图。”身为盈江县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的工作之一就是指导村民建鸟塘,每次他都会到现场,建完又教村民如何科学喂食、引水,把对鸟类的干扰降到最小。

  村民们还会接受鸟类知识培训。石梯像蔡伍一样持证上岗的“鸟导”有40多人,能熟练识别150余种鸟类。协会还对鸟塘经营者实行“红黑榜”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诚信服务。

  鸟塘多起来后,当地党委和政府及时对鸟塘建设科学合理布局,控制分布密度,引导村民按照“一个‘鸟点’一种明星鸟”的思路差异化发展。鸟塘数量控制在33个,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外。

  为让更多村民从“观鸟”中受益,石梯还成立了犀鸟谷乡村旅游合作社,将村民全部纳入。“每年毛收入的15%作为村集体经济,其中8%给群众分红,7%由村里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飞介绍,在发展生态观鸟的同时,盈江县同步加强对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石梯列为全县美丽乡村重点进行打造。

  观鸟旅游发展起来后,当地又鼓励群众逐步退出香茅草种植,转向发展“林木+林旅+林下”的绿色经济,全村共发展坚果、荔枝、咖啡等林下经济2800余亩,年产值约30余万元,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新冠肺炎疫情对观鸟旅游冲击不小,但今年坚果的行情不错,蔡伍家20亩坚果就收入了1万多元。”杨宏飞说。

  “每年年底到次年6月是观鸟旺季,今年前一段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现在形势向好了,鸟塘已陆续恢复喂鸟,做农家乐和民宿的村民也开始收拾房屋。”班鼎盈的话音刚落,手机就响了,一名北京游客询问来观鸟的事。“石梯已为即将复苏的观鸟旅游做好准备。”杨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