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启动“夜间模式”

09.11.2015  08:36
四面山旅游度假区是市政府去年确定的首批十大市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为推动度假区建设,江津划出原四面山镇四面村、银岩村、四面场社区和原柏林镇青堰村,新设立四屏镇。

今年3月,重庆江津区四屏镇挂牌成立,针对机关干部人手少、任务重、离家远、业务不熟的实际情况,该镇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干部学习政策、培训业务、研究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推动了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提速。

夜间模式”不是有意为之“我们搞的‘夜间模式’,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为抢抓发展机遇、解决突出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暂时性工作手段。”四屏镇负责人说,四屏镇是专为推进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建设而新设立的镇,面临的各种发展任务非常重。

四面山旅游度假区是市政府去年确定的首批十大市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为推动度假区建设,江津划出原四面山镇四面村、银岩村、四面场社区和原柏林镇青堰村,新设立四屏镇。

今年1月,四屏镇党委班子选举产生后,即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一是干部队伍问题,全镇只配备了27名机关干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在度假区建设、农村基层工作普遍经验不足;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急需选举产生一支能干事、会干事的村居干部队伍;三是度假区建设的问题,度假区还是一张白纸,规划、招商、征地等工作都得从零开始;四是民生问题,四屏镇位于四面山核心景区之外,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面对诸多难题,机关干部普遍感觉分身乏术,白天都在外面跑工地、跑农村,想找个时间聚齐开个会都很难。

大家相对有空的时间就是晚上。四屏镇位置偏远,距离江津城区有两个小时车程,大多机关干部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平时晚上都住在镇里,周末才有时间回家。因此,镇党委、政府,就把一些必开的会腾到晚上来开,之后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夜间模式”。

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

四屏镇在夜间举行的各种学习、培训、会议等活动,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

如在四屏镇成立初期,对机关干部的培训就相对较多。一方面要让他们熟悉低保、计生、征地拆迁等基本政策;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掌握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今年5月,全镇38名村居干部配备到位,其中有28名都是新进干部,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这段时间的夜间模式就是集中对他们进行培训。

今年6月,该镇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每周举行一场由全体机关干部、派驻机构人员、旅投公司全体员工及村(社区)两委会成员、社长参与的“话说四屏,爱我四屏”主题讲述活动,参与人数达140余人。

紧接着,该镇又结合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内炼作风、外塑形象”主题演讲活动。

以上类似活动,在时间上相对固定,一般一周一至两次,每天晚上7点多开始,9点多结束。

而对度假区规划、设计、拆迁等重点工作,夜间开会研究破解难题,则是不固定的:什么时候遇到问题了,晚上就及时开会研究,实现了“当日问题当日结”。

晚上没有开会、学习、培训等活动时,镇里还鼓励干部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时间,多到老百姓家里走动走动,了解点民情民意,为群众解决点实际困难,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联系,至今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0余件。

在提升干部素质推动度假区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屏镇党委组织委员陈芳义认为,相对于干部白天跑工地、跑农村、跑招商,去解决实际问题,夜间开展的这些活动看似有些“”,但通过夜间的培训、学习、开会,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统一了思想,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幅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在推动度假区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以度假区的规划为例,度假区的控制性详规,运动、水体、广场等三个专项规划和玄武山、笔架山等两座主题公园规划,以及梨王路、凤屏路、老街风貌整治等10多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基本上都是夜间开会研究审定的,为全面推进度假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7月,四屏镇为启动梨松路、梨树坪游客中心、玄武大道等6个项目的建设,白天与群众开展房屋土地丈量,与设计单位走现场,与投资商洽谈,夜间则开会审改方案,剖析问题,寻求最佳推进办法,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6个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完成场镇风貌改造、梨王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全面推进凤屏公路、梨松路、玄武大道、江习高速四屏互通连接线、梨树坪游客接待中心、自来水厂、笔架山公园等一批项目。在招商引资上,已与70多家企业进行了洽谈,进入合同谈判的项目已有10多个,预计明年就有部分旅游综合体、旅游度假产品投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