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四轮驱动”全面提速精准脱贫攻坚

24.03.2016  11:44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自全省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昆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源丰富,专业应用性强等突出优势,四轮驱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提速脱贫攻坚,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干部驻村。 坚持把到一线扶贫攻坚作为锻炼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平台,推动学校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到一线淬火提质、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先后选派处级干部156人,科级干部34人到挂联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首批14名优秀科级干部长期驻村参与脱贫攻坚,实行年度轮换。干部驻村后走村入户,遍访群众,搞调研,摸家底;听问题,理思路;编规划,出对策,全面了解村情概况,精准掌握贫困信息,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在引领改革发展、加快扶贫脱贫,促进和谐稳定、督促工作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项目带动。 坚持把加大产业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整村整组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以产业项目开发为支撑,着力在办公设施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土地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开发,交通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想办法,找资金,立项目,用资源,在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争取工作实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学校入股,实行支部+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创业,集中实施了蛋鸡养殖场、竹筷子加工厂、农机修理综合服务部、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农贸蔬菜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依托学校近2万余人的市场需求和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就近就地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形成了学校融资、支部带头,农户参与,产销一体的产业项目开发模式。目前,已向挂联帮扶的贫困村直接投入资金76.2万元,协调资金140.5万元,捐款捐物9.9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三是智力支撑。 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人才集中,专业应用性强的突出优势,多次组织相关学科、技术专家赴实地考察,对当地环境资源,草场改造、旅游产业、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农牧产品种养殖及加工、中草药种植、村社建设规划、水土检测、地质灾害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结合当地特点选派技术骨干,加大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设施设备、科技推广等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土建工程、家政服务、机械修理等务工技能培训,突出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特色培训,有效增强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能力,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

四是教育帮扶。 坚持把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精准帮扶,脱贫攻坚的主阵地,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借助学校8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发展学前教育试验示范项目,援建村社幼儿园,加大基础设施,图书玩具,师资培养投入力度,为贫困村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依托“国培项目”,扩大教育扶贫覆盖面,加大对当地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轮岗进修培训,提升师资整体水平。落实村社干部培养工作,组织村社干部和产业项目负责人,外出考察交流,选购设备,学习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开发。实施“儿童大学”计划,利用暑期分批次组织学校师生赴挂联贫困村开展“三下乡”调研考察、科普宣传、文化展演,扶贫支教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启动“手拉手”夏令营,邀请村社“贫困生”到校参观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习动力。对在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免除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对获取专业上岗证书、资格证书等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及办证费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交通、伙食、住宿进行补助,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岗和临时特困补助解决贫困生日常开支,补助购买学平险、医保费用确保医疗保障,选聘专人“一对一”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帮扶,确保每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学业有成、顺利就业。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自全省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昆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源丰富,专业应用性强等突出优势,四轮驱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提速脱贫攻坚,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干部驻村。 坚持把到一线扶贫攻坚作为锻炼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平台,推动学校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到一线淬火提质、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先后选派处级干部156人,科级干部34人到挂联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首批14名优秀科级干部长期驻村参与脱贫攻坚,实行年度轮换。干部驻村后走村入户,遍访群众,搞调研,摸家底;听问题,理思路;编规划,出对策,全面了解村情概况,精准掌握贫困信息,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在引领改革发展、加快扶贫脱贫,促进和谐稳定、督促工作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项目带动。 坚持把加大产业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整村整组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以产业项目开发为支撑,着力在办公设施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土地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开发,交通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想办法,找资金,立项目,用资源,在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争取工作实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学校入股,实行支部+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创业,集中实施了蛋鸡养殖场、竹筷子加工厂、农机修理综合服务部、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农贸蔬菜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依托学校近2万余人的市场需求和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就近就地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形成了学校融资、支部带头,农户参与,产销一体的产业项目开发模式。目前,已向挂联帮扶的贫困村直接投入资金76.2万元,协调资金140.5万元,捐款捐物9.9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三是智力支撑。 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人才集中,专业应用性强的突出优势,多次组织相关学科、技术专家赴实地考察,对当地环境资源,草场改造、旅游产业、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农牧产品种养殖及加工、中草药种植、村社建设规划、水土检测、地质灾害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结合当地特点选派技术骨干,加大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设施设备、科技推广等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土建工程、家政服务、机械修理等务工技能培训,突出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特色培训,有效增强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能力,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

四是教育帮扶。 坚持把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精准帮扶,脱贫攻坚的主阵地,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借助学校8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发展学前教育试验示范项目,援建村社幼儿园,加大基础设施,图书玩具,师资培养投入力度,为贫困村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依托“国培项目”,扩大教育扶贫覆盖面,加大对当地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轮岗进修培训,提升师资整体水平。落实村社干部培养工作,组织村社干部和产业项目负责人,外出考察交流,选购设备,学习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开发。实施“儿童大学”计划,利用暑期分批次组织学校师生赴挂联贫困村开展“三下乡”调研考察、科普宣传、文化展演,扶贫支教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启动“手拉手”夏令营,邀请村社“贫困生”到校参观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习动力。对在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免除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对获取专业上岗证书、资格证书等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及办证费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交通、伙食、住宿进行补助,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岗和临时特困补助解决贫困生日常开支,补助购买学平险、医保费用确保医疗保障,选聘专人“一对一”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帮扶,确保每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学业有成、顺利就业。

 

 

附件下载: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