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中式情怀的西式表达

02.09.2015  13:36

    自1978年至今,短短三十余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又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引领中国消费者不断成长的历程,更是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与再认同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进入中国的一批知名外企,不仅带来了资金和产品,也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通俗文化。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肯德基与麦当劳联手将快餐文化传遍神州大地,可口可乐则代表着享受当下的实用主义文化,雀巢以一杯“味道好极了”的咖啡向人们展示了舒适惬意的生活场景,宝洁告诉我们品质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哈根达斯则以“爱她,就带她去吃哈根达斯”为产品营造了浪漫的氛围。

    经过十来年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的消费者也在不断的成长。进入21世纪,消费者从最初的“广告放什么就买什么”,逐渐开始发掘自身的真正需求与偏好,并且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品质优良,更希望能赋予更多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

    而在中国市场整体狂飙突进了多年的“大牌”外企,也渐渐出现分化。一些企业并没有跟上消费者转变的步伐,越来越显现出“不接地气”的一面,产品老化,营收下滑,“裁员”、“停产”消息不断;而另一些企业,则紧紧抓住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深耕中国文化,不断推出契合国人需求的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保持了持久稳定的发展。

    实际上,深具西方文化背景老牌外资企业,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具有先天的优势。

    被誉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的哈根达斯,1996年进入中国,除了将浪漫爱情的理念带给中国消费者,亦在不断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其在1997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冰激凌月饼,既是一种产品的创新,也是文化结合的有益尝试。

    一年一届的“明月盛典”作为其品牌经典活动之一,每年都能引起大众关于文化与团圆的热烈讨论。

    2011年,哈根达斯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中秋”的主题,推出了“月神”秀,由六位身着特色服装的女子分别扮演中国古代的“常羲”、古埃及的“托特”等六位“月神”,以此来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

    2012年, 以创新见长的哈根达斯推出以昆曲《牡丹亭》为灵感的创意牡丹月饼冰淇淋系列,将《牡丹亭》赋予的“爱情能战胜一切,具有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这一浪漫主义色彩,巧妙地嫁接到了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上。

    为了给传统的中秋节增添一分新意,今年,中秋哈根达斯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酸奶冰淇淋月饼”。原料同样100%进口,低糖低热量富含益生菌,不仅轻盈可口,更符合现代人对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2015年的“明月盛典”上,哈根达斯与著名钢琴家孔祥东携手,以“感恩”为主题,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经典的表演。当晚,孔祥东更特意即兴创作了一首《感恩曲》,倡导大家心怀感恩。

    活动现场,孔祥东与大家分享了他陪伴恩师走过最后时光的往事,以及他与母亲既是母子,又是密友的生动故事。多年来,孔祥东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内开办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人才,正是因为怀着感恩之心。

    同时,孔祥东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繁体字“”中剖析到,爱是要用心付出行动。感恩的核心源于爱,是内心深处最真实而温暖的体验,号召大家要用行动将这份感受传递下去。

    感恩是中西方中西方文化里一直倡导的普世情怀。中国的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而西方的感恩节,也传递了相似的情怀,每当这一天,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喜悦,表达对上苍赐予的感谢。

    中秋节与感恩节,共同强调的都是爱与感恩。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的表达更为含蓄内敛,并不如此直接。哈根达斯正是巧妙的抓住了这一文化上的通融点,发出了“让中秋节成为中国的感恩日”的倡导,鼓励大家勇敢表达内心的感恩。

    据了解,哈根达斯在每一张月饼券上印制了唯一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用自己的语音、照片为千里之外的亲朋送上定制的中秋祝福。这不仅是快消品牌一次成功的互联网+尝试,更令哈根达斯月饼成为传递感恩的真正载体。

    哈根达斯用实际行动秉承了其一贯以来的品牌愿景,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置入国际语境,让两者完美融合,迸射出新的魅力。(方玮晴)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