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咖啡文化节本月底举行 云南咖啡齐亮相

16.01.2015  20:38

1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咖啡合作委员会、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主办,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芒市(国际)咖啡文化节将在芒市举行。文化节期间,将举办“首届云南咖啡贸易洽谈(订货)会”、“首届中国咖啡馆成长论坛”、“后谷咖啡2万吨生产线奠基仪式”、“千人演绎《吻初》咖啡前世今生”等活动,将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闻香而来。

活动一

省内8产区咖啡同台争艳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介绍,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快速发展,云南咖啡企业茁壮成长,云南各咖啡主要产区积极推动咖啡种植,云南已经成长为世界主要咖啡产区之一。截至目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60万亩,这一采收季产量更预计将超过12万吨。然而,云南咖啡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咖啡的种植、加工、贸易、品牌建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云南咖啡的国际、国内知名度不断提高,云南咖啡需要更多的展示平台。

云南咖啡领军品牌——后谷咖啡,经过30年的耕耘,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与全球最主要的咖啡巨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后谷咖啡的国际贸易渠道优势,发挥云南各咖啡企业在国际、国内贸易往来中积累的客户资源,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等积极推进,在第四届中国芒市(国际)咖啡文化节期间,举办“首届云南咖啡贸易洽谈(订货)会”。

届时,将会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往芒市,与国内及云南省咖啡企业进行贸易洽谈,同时还就云南8个主要咖啡产区——德宏、普洱、大理、文山、红河、保山、临沧、版纳的咖啡进行品尝。

活动二

咖啡馆怎么办往这看

这些年来,云南咖啡8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国内咖啡馆的咖啡来源则大多是进口。如何让国内咖啡馆经营者知道中国云南有咖啡、中国云南有好咖啡,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熊相入认为:“消费引导很重要。

据介绍,中国咖啡消费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中国咖啡馆数量从2008年的两万家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0万家左右。目前,中国的县级城市基本都有咖啡馆,甚至乡镇,咖啡馆也广泛存在。然而,中国咖啡馆的成长却成为咖啡行业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都有“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的梦想,但现实是:中国30%的咖啡馆是赚钱的,30%是不赚钱的,40%则是亏损的。中国咖啡馆如何成长?中国咖啡馆目前最真实的现状是什么?作为中国咖啡消费最前沿的咖啡馆,如何引导咖啡消费、传播咖啡知识和文化、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举办“首届中国咖啡馆成长论坛”的主要目的。

活动三

千人演绎“朱苦拉”故事

说起中国咖啡、云南咖啡,人们不得不提起中国云南大理宾川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朱苦拉。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在这里种下中国大陆第一株咖啡树,随后的日子,咖啡成林。这里生产的朱苦拉咖啡犹如初吻——它由朱苦拉彝族少女、少男们采摘、加工:每年春节前后,咖啡红时像樱桃,少男少女们把采摘来的咖啡,用嘴脱皮,再把脱皮的带壳咖啡进行晾晒,随后用石臼舂,用簸箕筛,精选出的咖啡再用鸡油焙炒,再用石磨磨细,各家各户分得一定数量的焙炒粉,作为待客的尊贵饮品。

在此次咖啡文化节上,后谷咖啡一号咖啡庄园中,千名少男、少女将演绎朱苦拉咖啡的百年故事。

相关新闻

后谷咖啡2万吨生产线有望明年投产

晚报记者获悉,1月24日,后谷咖啡2万吨生产线将奠基,预计2016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后谷咖啡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企业。

加工观光一条线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后谷咖啡品牌策划人胡路介绍,2008年5月26日,后谷咖啡3000吨咖啡速溶粉生产线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咖啡速溶粉生产线,一举打破云南咖啡过去靠咖啡豆原料出口的局面,在速溶咖啡生产技术上获得突破。2009年5月26日,后谷咖啡1万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奠基,2010年年底建成投产,后谷咖啡成为亚洲第二大速溶咖啡生产企业。

后谷咖啡3000吨生产线、1万吨生产线、2万吨生产线不断建设完成,后谷咖啡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从工业加工、咖啡种植、咖啡进出口贸易、咖啡品牌建设,后谷咖啡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后谷咖啡工、农业观光旅游格局已经形成。游客下了飞机,15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万吨级的咖啡生产工厂和咖啡庄园。

推动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咖啡产业和云南咖啡产业处于原料供给阶段,咖啡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提升,在国际咖啡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端产品,受国际咖啡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相比之下,经深加工的咖啡商品如焙炒豆、焙炒粉、速溶咖啡及其他咖啡食品,其市场销售价格变化甚微,基本处在平稳价位运行。2万吨速溶粉生产线的建设将有助于解除咖啡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对平抑市场风险,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据胡路介绍,云南咖啡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全省现有从事咖啡种植、原料贸易以及加工的企业200多家,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深加工产业链,咖啡产业面临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质量标准的发展困境。

本项目建成后,将使云南咖啡产业从初级原料供应提升为精深加工产业,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实现结构升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云南咖啡产业集群,拓展种植规模和区域,为咖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区内更多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后谷企业研发中心、云南咖啡研究院、中国咖啡标准体系评审中心等一系列研发机构的建设,也将形成包括咖啡良种及种植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创新、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等全过程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进入规范化、标准化、高技术化的轨道,增强云南咖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