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吴晓波,寻找“廖厂长”:理想之光从未远去

27.10.2014  20:33

  廖群洪

    细雨洗秋尘。沧桑石板路。

    10月25日,洪江古商城,中华商帮文化广场。延展了25年的故事在这里揭开谜底,故事里的人物——吴晓波和廖群洪久别重逢。两个男子汉之间的拥抱,让台上台下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见面会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深圳特区报总经理王月华、长沙市涟源商会副会长廖群洪、著名学者郑佳明、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作家黄晓阳、评论家龚旭东和洪江古商城的游客,一起见证这个真实故事的大结局,一起议论理想、感恩、诚信这些久违的话题。

    25年前,复旦大学吴晓波、王月华等4名大学生梦想到南中国考察,受困于经费登报求助,得到湖南娄底素不相识的廖姓厂长慷慨资助,让他们梦想成真。

    25年后,考察队中的吴晓波成为全国著名的财经作家,他在博客和微信先后发文《只有廖厂长例外》,怀念并寻找廖厂长。深圳、湖南的热心人四面搜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三湘都市报记者努力,终于在长沙找到了廖厂长。

    25年前的热心相助,促成了4个年轻人的理想之行;

    25年后的感恩回响,暖热了廖厂长的一腔热忱;

    这一段穿越25年的传奇故事,激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引发了一场关于理想、诚信与家国情怀的大讨论。

    见面会上,吴晓波和长沙市涟源商会决定各捐资100万元,设立“吴晓波、廖厂长青年创业公益金”。希望帮助湖南青年创业,着力解决青年人创业无资金、无经验、无社会资源三大痛点。

    吴晓波和长沙市涟源商会表示,将运用手上的企业家资源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廖厂长”的时代坐标意义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我们期待:吴晓波和廖厂长的重逢,不是一个故事的简单结尾,而是许多新的故事开始。

    【访谈】

    寻找廖厂长的故事,触动了你哪根心弦?

    廖厂长找到了,“廖厂长”还能找回吗? 湖南好人廖厂长,是偶然还是必然? 感恩的故事能不能延续,我们能不能成为别人的“廖厂长”?

    记者:时隔25年,您还在文章里怀念廖厂长,他对您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吴晓波:廖厂长的付出没有任何索取。

    25年来,为什么我念念不忘这个“老男人”?昨天我还买了束花送给廖厂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送花给另一个男人。

    1989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复旦大学的同学,决心要用脚去南中国走一圈,去考察变革中的中国。如果没有廖厂长的7000块钱,我们的南疆考察是进行不了的。廖厂长没见过我们,我们也不知道他是谁,求助信在上海《青年报》刊登后,他只是写了一封信,问是不是有这件事,我回说有,过两天汇款单就到了,他对我们没有任何的索取。原来我们以为他可能是中国首富,到了娄底才发现是个挺小的企业,他的付出甚至没有考虑成本。

    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物质,我们开始用金钱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任何东西都可以交易,所有交易都有成本。相比之下,廖厂长不计成本、无法交易的行为,是那么罕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那么多年念念不忘廖厂长。

    南中国考察,在我心里确实沉淀下了一些东西。一个人长期在商业的社会里写作、观察,很容易变成一个只信仰交易的人。现在,我还能够长期坚持写作,我想和我年轻时接触过廖厂长这样的人有重大关系。

    廖厂长给了我很多生命中重要的启发,他使我相信一句话:所谓的理想主义就是当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我们依旧能够热爱它。

    记者:吴晓波先生将自己的作品集作为迟到的“考察报告”送给您,您对这份迟到25年的报告满意吗?

    廖群洪:我被 “廖厂长”感动。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