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野象谷启用高空游览栈道 缓解人与野象冲突

16.03.2016  12:11

    高空游览栈道上游客可以近距离安全观看野象

    2月12日,“竹笋牙”发飙。

    一个由8头野象组成的亚洲象群,在森林和小河中自由穿梭,成群结队的游客在距离地面6至16米高的高空游览栈道上,一边观看野象一边拍照,人象互不惊扰,自得其乐。这是昨天记者在西双版纳野象谷境内看到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从2月5日野象谷景区的二期高架巡护栈道正式启用、高空游览栈道全线开通以来,已持续了40天,创下了野象群连续在景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高空游览栈道的建成开通,有效缓解了人与野象的冲突。然而,春节期间走上公路连续玩坏20余辆车的野象“竹笋牙”突然蹿红,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只有尽快将景区的服务区迁出保护区,减少车辆进入保护区,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象冲突的发生。

     和谐

    镜头1 人象和谐 互不干扰

    2月5日,野象谷森林中的野象群按捺不住看“新鲜”的冲动,一大早便出现在了景区二期栈道与博物馆之间的山林地带。随着竹林的阵阵响动,9时左右,一个由4头野象组成的象群赫然出现在了二期栈道入口处的河谷地段。从9时现身一直到18时许,这4名看“新鲜”的特殊游客,才慢慢悠悠地从河谷中爬上213国道,进入到野象谷景区另一侧的山林之中。

    在野象现身的9个多小时里,500余名前来野象谷景区游玩的游客,在二期栈道的安全保护下,与野象的直线最近距离仅有15米左右。在一睹了“雨林的主人”——亚洲野象的芳容后,游客们大呼过瘾,同时也觉得非常幸运。

     背景 高空栈道 保障安全

    今年2月5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二期高架巡护栈道正式启用,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可供游客全程在热带雨林高空中安全观看野象的“高空封闭游览环线”正式环通,真正实现了“象在地上走,人在空中游”的生态环保旅游理念。

    新开通的二期高架巡护栈道全长1360米,宽3.05米,距离地面平均高度15米。一、二期栈道全线贯通后全长2380米,沿线经过象神树、树上旅馆等多个亚洲野象经常活动的区域,区域内象道密布,大象脚印及粪便等亚洲象生活痕迹明显,时常可见,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空观象走廊”。

    从2月5日至今,森林中的野象群几乎每天都会以早出晚归的节奏,准时出现在的游客视野里面,最多时出现了30多头野象同时亮相的盛况。

     冲突

    镜头2 公象上路 破坏车辆

    2月12日16时35分左右,一头有一对明晃晃“竹笋牙”的大公象,悄然出现在了进213国道上方的山坡上。由于公路上还有很多车辆和游客,现场执勤的民警和景区安保人员马上采取措施,防止野象发飙伤及游客。

    不过就在一切布置妥当之际,“竹笋牙”已经摇晃着脑袋来到公路上,不时甩甩鼻子摇摇头,将这一区域停放的汽车拨得东倒西歪。

    在长达百余米的一段公路上溜达了20余分钟后,“竹笋牙”终于屁股一扭一扭地下了公路钻进丛林。连续几天,玩得起劲的“竹笋牙”一到下午就走上公路开始了它的“任性”,甚至15日下午一度令数百名结束游玩的游客,被公路上玩得兴起不想离开的“竹笋牙”,滞留至19时多才安全离开的状况。几天时间内,“玩坏”了近30辆汽车。

     损失 20年间 损失2.73亿元

    据了解,1991年至2010年的20年间,西双版纳全州共发生野生动物肇事15.9万起,涉及受灾人口近76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73亿元,累计补偿3818万元;由于赔付率过低,受灾群众反映强烈。

    2010年,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合作试点单一野生亚洲象投保公众责任保险。

    实施公众责任保险后,西双版纳州累计投入保费584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2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535万元,州市级财政资金810万元,发生野生动物损害案件近3万起,补偿群众损失近6500万元。

    今年春节期间,虽然游客人数最多的一天接近2万人次,创下了历史之最,但景区内依然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乱套的情况。

     措施

    方法1 空中栈道隔开游客野象

    “空中游览栈道的全线贯通启用,不仅为游客提供深入观察亚洲野象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机会,更是为景区的扩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野象谷景区总经理包占天认为,今年野象群能够在野象谷景区内逗留40天了还没有要离开的迹象,正是因为栈道的启用让游客都在高空栈道上行走和游玩,从而使栈道下的野象群能够不受打扰地在森林中自由觅食,没有受到惊扰的野象群才能留得住。

     方法2 服务区迁出保护区

    “不过,数千辆机动车挤到这样一个地势并不开阔的丛林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包占天对记者说,要最大限度地缓解人象冲突,只有减少车辆在保护区内的停放。

    据介绍,早在两年前,野象谷景区就启动了一个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迁出自然保护区,选址在勐养镇213国道与思小高速路段的交叉地段修建的计划。通过将相关服务设施及商业点外迁的形式,在突出野象谷“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品牌定位的同时,在保护区范围之外使中心承担起野象谷景区的游客咨询、景区区间车换乘、安全游览宣教及商业配套设施等服务功能。

    记者在昨日的采访中获悉,就在“竹笋牙”连续走上公路的事情发生后,景洪市人民政府马上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野象谷景区服务区外迁的问题,并已经形成会议纪要,预计将在4月份落实服务区迁出保护区所需征地的工作。一幅人象更加和谐相处的画面有望在西双版纳的雨林深处完美呈现。(春城晚报 记者戴振华)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袁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