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狂跌近七成 文山5000吨山药急盼买家

26.02.2016  10:27

成堆山药卖不出,种植户只能干瞪眼。

    每到文山市红甸乡的街天,街边一排排堆满山药的小车就成了一景。不过,这一景让当地种植户心中十分苦涩——山药卖不出,急啊。据了解,由于山药价格低廉,当地5000吨山药销路无门,山药丰产不丰收,曾经的“金秤砣”山药变成了“烫手山芋”。

    走访 山药价格狂跌

    红甸乡位处文山市境内西北部,地处河谷半山区,这里的土壤比较适宜种植山药,所产山药因肉质细嫩、色泽光亮、口感好而远近闻名。又因主要产地在小耳朵村而被人们称为“小耳朵”山药。因这里产的山药外形酷似秤砣而得“金秤砣”山药之名。去年,红甸乡山药种植户已达1000余户,种植面积达6640亩,总产量约13280吨。而据调查,近期成交的山药批发价格约0.8元/公斤,较往年3元/公斤下跌2.2元。由于山药价格低廉,现有5000吨山药仍销路无门。

    由于采挖出来的山药卖不出去,农户们只好把山药堆晾在家里。对于那些地里还没采挖的山药,他们表示不知如何处理才好。在红甸村民李元富家里,记者看到,堆成小山包似的山药布满了门前左右两侧的空地。“这些卖不出去的山药有10多吨,地里也还有些山药没采挖。”李元富一脸愁容,他家种山药已有20多年历史,在2015年种了40多亩山药,租地、请工等花去了成本20多万元,没想到今年的山药批发价会低到几角钱。而在村里的山药地里,记者看到仅有几名农户在地里采挖山药,一个农户说:“我们连采挖的心肠都没有,如果再没销路,再是几角钱一斤的批发价,我们就宁可让山药烂在地里。

    分析 当地缺乏加工企业

    针对山药价低迷,文山市山药种植销售协会会长的马自然分析说:“这主要是我们地区没有粗加工企业,农户种产出的山药除了在当地市场销售外,也仅有少量山药销往省内的昆明、曲靖等外地,加之还没有形成订单式的种植销售,因销售渠道难以拓宽,使得农户丰产的山药被贱卖。”马自然介绍,目前红甸全乡种植农户所采挖出的山药,仅有少量被贱卖销出,而大量山药仍埋在地里。

    红甸乡“山药滞销难题”已引起了文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农户想办法、找销路。据了解,文山市已联系上了5家外省的山药销售企业,双方就红甸乡山药销售事宜正在展开进一步洽谈。

    对于从事山药销售、加工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个商机,可直接到红甸乡一探究竟,或是致电文山市山药种植销售协会了解情况(联系电话:15812262664)。(春城晚报 记者蒋天灿 摄影报道)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