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有毒”总让人分外愤怒

02.09.2015  13:36

    又到一年开学季,8月31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对2015文具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结果显示,笔、橡皮、修正液中普遍检出塑化剂、有机溶剂残留和卤代烃等。其中,邻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证实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致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9月1日新华网)

    文具竟然普遍“有毒”,而且,由于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未对文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指标做出要求,所以是“合法的有毒”——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让人分外愤怒。

    虽然我们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但在商家眼中却不过是赚钱手段;商家要赚钱固然没错,问题是罔顾学生健康生产低劣产品,实在是一点“道德的血液”都没有。不禁又想起最近非常火热的国内家长抢购日本书包风潮。虽然被指“盲目跟风”,但前提是,日本书包确实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性设计:不仅比较挺括,经久耐用;里面还装了定位器,防止孩子走失;而且它是急救神器,小孩子没踩稳往后倒下,书包会像枕头一样保护孩子头部;地震时,孩子可以用有内设钢板的书包护住头部;落水时,孩子可以借助书包浮力自救。

    有人说,“这款日本书包的所有优点,中国孩子使用的时候几乎全变成了缺点”,确实,这些功能在中国多数地区可能并无用武之地,但你不得不佩服它面面俱到的设计思路,和不遗余力保护儿童的关怀理念。有这样“万能”的小学生书包,对家长和孩子而言肯定是一种贴心的保护。如果说日本书包在中国并不适用,那么,为何我们的商家就没能生产出适合中国孩子使用的“万能书包”呢?这显然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或者设计水平问题,而是根本性的理念问题。

    企业家应该为孩子们生产出怎样的学习用品,如何将关爱儿童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经营行为中,并且使之与企业的经营利润正相关,这是国内企业家们应该去思考的。生产好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或者只能是做雷锋;相反,好的产品完全能够带来好的效益,而且是更加丰厚的全方位回报。比如说小学生书包,它绝不是只能卖几十元的小商品,它可以承担更多的功能和关怀,只要做得足够好,自有家长会去抢购。

    同样是学生用品,人家已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尽善尽美到几乎面面俱到,而在我们的市场上流通的普遍仍是“有毒”的文具,其中的差距哪里是一点点。这既是企业的问题,更是监管的问题。国家强制标准居然不管文具是否“有毒”,这样宽泛松垮的监管,如何能够监管出安全的文具?国内家长抢购日本书包,触动的不应该只是企业,更应该是相关监管部门——在指责国内家长“盲目跟风”时,有没有体味到家长们想给孩子买件安全文具的那种渴望?(春城晚报 盛翔)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