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29.01.2015  11:37

      □ 通讯员 左先勋 特约记者 杨训波

      刚迈过2015年新年的门槛,南涧县公郞镇落底河狗街气温就骤升了。走进村里,墙上蓝底白字的标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昭示着狗街布朗族村民发自内心的期盼。

      建成篮球场一个、进村水泥路2公里、路灯50盏、卫生室一个、卫生厕一个、民族文化活动室一个……这一组数据是狗街布朗族村民幸福指数的一个标志。

      狗街村是公郎镇一个纯布朗族村子,全村共有26户99人,一条弯弯曲曲青石板镶嵌而成的卫生路连着家家户户,形成一个“大家庭”整体。村干部官建国说:“从老狗街搬迁到这里,是各级党委政府带给我们的幸福。

      谈起村里的变化,53岁的周银昌最有发言权,他是土生土长的落底河人,当时全村只有5户人家,都是茅草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将茅草房翻盖成瓦房,如今,家家有了电器,有了现代化家具,加上扶持特少民族发展项目政策,种植养殖业培训,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离开家乡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从青海回家探亲的自玉强说:“想不到供我上学都困难的家里,也重新盖了新房。

      告别热情的狗街村民,我们乘车沿水泥路绕上无量山,进入新合村委会盖瓦洒村,那里正在实施着全州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

      下车时,这里的温度让我们紧了紧衣服。“来干一干活计就不冷啦。”正在建设“哑神舞”文化长廊的茶大姐笑嘻嘻地调侃道,“天气虽冷,但我们心里热乎着呢!”公郎镇新合村盖瓦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资金共计100万元,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哑神舞文化门、文化亭、文化墙等正在建设中。

      “盖瓦洒”是彝语“不知道害怕什么”的意思。这个村现有4个村组、102户440人,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彝族村,村民曾经靠跳哑神舞来祈福消灾。

      如今,盖瓦洒彝族村民相信种核桃、茶叶才能摆脱贫困。“2014年,村里平均每户泡核桃收入2万元,种植大户施秀忠家收入近5万元。”村干部马耀辉边带我们进入何琼富家采访边说,“国家不仅扶持我们少数民族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扶持我们发展种植、养殖,让全村人共同致富。”据了解,盖瓦洒村被列为大理州民族团结示范村,计划整合各项资金720多万元,进行盖瓦洒彝族特色旅游村建设。

      刚到何琼富家门口,便被热情的何琼富迎进了庭院中,院内有一座老式的土木结构房,另一侧是一幢刚兴建不久的小楼。何琼富说他家卖茶叶收入5000多元,核桃收入10000多元,现在早豌豆也卖了8000多元,“说到底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南涧县根据省州要求,启动了2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委会、50个示范点(自然村)创建工作,按照“流域开发、连片开发”和“抓样榜、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依托省示范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