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0556号建议的答复

12.06.2018  19:31

云农计〔2018〕38号

 

 

对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0556号建议的答复

 

赵新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怒江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这个建议很好。建议简单而系统地总结了怒江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和生态保护工作采取的四大举措,非常清晰的指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发展定位,同时分析了当前怒江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该建议充分体现了建议者对怒江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和生态保护有较深的研究,提出了政策助推和企业助推2条较好建议。

一、关于第1条建议

(一)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大举措,也是贫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在2000、2001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02年全面启动。通过10多年的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治理和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自2002年我省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安排了怒江州退耕还林工程任务63.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7.9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8.6亩、封山育林面积7万亩),累计投资41638.1万元。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人民积极努力,工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2014年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是解决我省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加快怒江州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财政部等八部委《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怒江州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指示,林业厅积极协调省级相关部门,给予怒江州极大支持,在2014-2016年已将怒江州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25度以上坡耕地51.28万亩全部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实现“应退尽退”。怒江州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计培植核桃、花椒、漆树等树种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4.63万亩,预期产量可达2.76万吨、预期产值可达3亿元。据统计,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4.6万亩,涉及2.4万户、8.5万人;经测算,补助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获得现金补助1.75亿元,户均7300元、人均2061元,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加速脱贫步伐。

(三)根据国家财政部等八部委《关于扩大新-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通知》要求,2017年,省政府已向国家相关部委上报了陡坡耕地梯田等退耕还林还草需求规模的面,请求国家将全省陡坡耕地梯田、15-25度重要水源地和石漠化地区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纳入国家扩大新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若国家启动实施陡坡耕地梯田等4类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我们将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计划要求,对怒江州需退耕还林还草的15- 25度坡耕地18.72万给予倾斜支持,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确保能退则退,助推怒江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工作。

(四)为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培植特色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加快森林云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我省自筹资金启动实施了陡坡地生态治理试点工程。在2012- 2013年试点期全省实施16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其中安排怒江州10.50万亩,占全省计划任务的6.56%,已投资3150万元。2014年,为继续稳步推进我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根据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政策及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我省调整了陡坡地生态治理补助标准、补助方式及补助年限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致,建设任务作了相应调减。“十三五”期问计划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100万亩,全省年均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20万亩,治理重点为25度以上及25度城镇面山、交通沿线、江河两岸、湖库周围和水源涌养区等特殊生态脆弱区。综合考虑全省生态修复的需求,2014- 2017年已安排怒江州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4万亩,投资总计为6000万元。2018年,根据国家现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要求,怒江州没有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考虑怒江州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陡坡耕地较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实际困难,在今年的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安排上给予极大支持,安排了怒江州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3万亩,占全省任务量的15%。下一步,林业厅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支持怒江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继续加大对怒江州的支持力度,结合怒江州耕地资源和生态建设实际情况,对该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和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给予倾斜支持。

二、关于第2条建议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依靠“绿色牌”“气候牌”“生态牌”,着重于“土和特”的特色,坚定不移地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走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路子,以畜牧、果蔬、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林产业、咖啡、蚕桑12类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量持续增加,农业龙头企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基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产业链得以延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继续得到了巩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截止2017年底,全省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796个,同比增加了255个。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2491.6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销售收入2531.5亿元,同比增长16.9%。2018年,力争实现全省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00户以上;新增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农业小巨人10户以上,新增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0户以上;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以上;全省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

2018年将开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建档立卡户相关情况调查工作,重点跟踪27个深度贫困县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项目实施、促农增收、帮扶机制等情况。省、州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分批组织有意向的农业龙头企业到27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企村合作对接活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产业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针对怒江州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将积极向从事香辛料、蜂蜜、中药材方面的省级龙头企业推荐怒江州产品得天独厚的质量优势,尽快寻找合作伙伴和达成合作意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好影响产业长远发展的产品销售问题。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三大项目为抓手。 一是 2015年—2017年,全省共有56个县(市、区)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1.2亿元; 二是 2015—2017年,厅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342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完成后实现非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地区的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 三是 2015—2016年,每年筹措1000万元资金,在丽江、迪庆、曲靖沾益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试点项目。

通过三大项目的实施,实现州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建设县(市、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1个,覆盖率62.79%;乡镇(不含街道办事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570个,覆盖率10.98%。2017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224.77亿元,占全省总网络零售额538.54亿元的41.74%。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98.96亿元,同比增长54.54%,高出全国20.74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排名第3位。农村网商12.27万家,占云南整体网商数量的41.03%,占比高出全国19.01个百分点。

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等16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6〕40号)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商务厅将联合财政厅、省扶贫办积极争取剩余的40个国家级贫困县在2020年前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全覆盖,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产加销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产地、品种、企业品牌为中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十农户”等方式实现跨区域、跨企业供应链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应月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推进省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州(市)、县(市、区)及乡(镇)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全省乡(镇) 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

感谢您对云南农业和怒江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及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1.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反馈表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5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桥永   0871—65652505)

大理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见成效
  本报讯(通讯员 肖彭东) 我州新一轮退耕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