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玩"毕业季" "毕业旅行"唐代就已出现

10.06.2015  18:15

    《吴友如画宝·古今谈丛图》中的《鹿鸣盛宴图》(描绘湖北巡抚于九月十三日举行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乡试鹿鸣宴的盛况)

光绪三十年进士题名碑拓片

     进入六月,空气里便开始弥漫离别的气息。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在忙着筹备毕业演出;中学生们,特别是刚刚结束高考的高中生,或许在计划着一场毕业旅行;而大学校园里,则充斥着各种天马行空、搞怪的“毕业照”。为了纪念曾经的美好,今天的毕业生们绞尽脑汁、玩尽花样,为自己的校园时光做最后的祭奠,那么古人是否也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他们又怎样庆祝自己的“毕业季”呢?

    朝谢是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第一重要之事

    “毕业旅行”其实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簪花”于古人而言就是现在的“拨穗

    皇帝也会亲临新科进士的“毕业旅行”挑选驸马

    古代的学校原本没有如现代学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固定的“毕业”期限。在科举制度没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学一般只是定期举行“射策”[1]等形式的考试,考中者授予官职,不中者亦可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汉代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太学中常见白发斑斑的学生,他们就是数次考试均未考取而留在太学中的“老学生”,汉灵帝还曾经下诏,为这些年过花甲的太学生举办专门的考试,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隋唐以后,官学虽然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监生可以在学满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补为官,然而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经之途。因此,直到科举取中之时,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

    既然科举考试是古代多数士人的“毕业考”,那他们的“毕业季”活动自然也安排在科举考试前后。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从离开家乡赴京赶考时就开始,放榜后仍迟迟不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1]相当于现在的抽签面试。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