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以“五化”促发展施甸县积极探索建制镇示范试点“云南模式”

13.09.2016  01:39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2015年,施甸县姚关镇被确定为省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后,科学编制规划、落实目标责任,紧紧围绕“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提升功能为措施、以示范带动为己任”的要求,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试点先行、凝聚共识,积极探索建制镇新型城镇化发展“云南模式”,以“五化”促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建制镇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一、投资融资多元化

一是 确定投融资主体。成立了润城村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黑龙泉水业有限公司。 二是 筹集抵押物。一方面注入土地资产,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另一方面把有开发价值的国有土地和广场、道路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通过协议出让、挂牌出让等方式注入到融资平台公司。 三是 明确还款来源。一方面以土地收益作为偿债基础,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采取每年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消化债务;另一方面通过公司运营产生利润逐年归还。 四是 提前储备优质项目,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 盘活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用市场经济手段建设和管理集镇基础设施,将城镇管理由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将 PPP 模式、银行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完善投融资机制。

二、城乡建设一体化

      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姚关镇在借鉴和总结蒜园片区“移民美丽乡村”挂钩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统筹道路、水利、农村环境、产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成果,推进“红色+绿色”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做好“善洲故里,水韵姚关”的文章,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姚关镇的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中,将用水、管水全面纳入公司化运行,解决偏远山区用水无人管、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成功构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推动用水体制改革。

三、公共服务市场化

姚关镇积极探索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垃圾和污水建设与运营模式,通过“一事一议”,形成PPP合作的运营维护机制,由政府负责垃圾热解处理等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由第三方(施甸县润城村镇开发公司)负责车辆等维护设备的采购及环卫工作的运营管理,通过签署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收取垃圾、排污费用,确立长效合作关系,实现了姚关镇垃圾收处公司化运作,形成了农村垃圾收处“镇-公司-村-组-农户”五级联动机制。

四、产业发展生态化

      依托“山邑模式”,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按照农业项目化、集约化和特色化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结合村情镇情,合理挖掘、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高原特色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突出利益共享及风险分担,在实现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引导发展一批农业专业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形成长效发展的共同经济体。

五、配套改革规范化

一是 建立城乡无差别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二是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 三是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 四是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五是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区管理制度。 六是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七是 健全新型农村法制体系。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有力推进,提升了城镇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质量与城镇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