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09.03.2015  17:53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个辐射中心的内涵是什么?云南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辐射中心建设?就此问题,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

“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全力夯实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平台,综合立体交通骨架网络初步形成、区域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开放合作平台体系日臻完善,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打下基础、创造条件。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云南正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开放,可谓一片新天地、海阔天空。”李纪恒说,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进一步提升云南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云南在国家周边外交中的独特优势,对云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云南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李纪恒代表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着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好利用两个市场、集聚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把云南建成国家重大资源型产业基地,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质量及竞争力。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加快南北经济带、沿边开放经济带、滇西边境山区建设,提升城市、重点县城特别是边境口岸城市、口岸城镇功能,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以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设施网络为重点,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通江达海、连接两亚、沟通境内外的互联互通枢纽,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把云南建成我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提高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周边各国间加快形成通畅便捷的口岸通道和物流体系,对“走出去”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货物集散、对外投资和金融财务中心。

——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平台,使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人才培训基地、医疗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全力办好南博会暨昆交会,使之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多边外交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

——着力深化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滇印滇缅合作,完善同老北、越北、泰北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周边各国、友城、毗邻地区间的高层互访、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活动,落实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加大民生援助和民间交往力度,筑牢社会和民意基础。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包括经济辐射、交通辐射、市场辐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辐射、科技教育辐射等方面的内容,既涵盖硬件建设,也包括软实力提升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战略枢纽、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公共服务基地、国家建设和谐周边的重要依托。”李纪恒对此满怀信心:“我们要科学规划、积极作为,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坚持不懈抓好工作推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议政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15-03-0906:34:48来源:云南日报.分享至:“北京的天没我们云南的蓝。”这几天,不少云南团代表和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在聊天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环境保护历来是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提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深切希望后,如何更好践行“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守护好云南的青山绿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

“天朗气清、地绿水净、山清水秀,这样良好的生态,既是云南响亮的品牌,也是云南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格外珍惜。”在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陈豪代表的“金句”被广泛引用。

“良好的生态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绿色财富,保护了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发展潜力。”黄政红代表用迪庆的发展做了一次“实例分析”:1998年以前,天然林木采伐是迪庆州十分重要的产业经济来源,中央明确规定禁止采伐天然林后,迪庆的经济发展曾一度落到低谷。但大家发现,独特多元的良好自然生态和当地民俗文化才是迪庆最重要的发展资源。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迪庆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同时,迪庆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回升到73.9%。

在肖燕委员看来,不少媒体把云南评为全国幸福指数第一的省份,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她呼吁,要不断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环境,才能真正保护好云南的良好生态。她建议,除了保护好青山绿水,还应注重农村环境的整治,解决好农村“两污治理”。

“云南的发展道路是‘绿色’的发展道路。”代表委员提出,要以对国家、对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推进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彩云之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为人类保护和建设好珍贵的绿色宝库,让彩云之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培育新兴产业

共同治理雾霾、全面落实“史上最严”环保法、整治土壤污染、清理“红顶中介”问题……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热辣问答”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也引发了代表委员对环境治理的热烈讨论。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环保执法的论述很给力。”袁驷代表特别注意到,去年各项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这在多年来尚属首次,显示出本届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如果新环保法能真正执行到位,我们的环境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压缩高耗能产业、关停高污染企业给地方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但饶南湖代表表示:“我们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多培育清洁、低耗能、新兴的产业。”

“一些地方政府过去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思维惯性依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应该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杨鸿生委员提出,要推动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项目审批、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失职渎职行政追责机制,探索实行干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产任中和离任审计。

提高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做好生态保护的责任异常沉重;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变贫困落后现状,云南承受的压力也前所未有。

“在做好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牺牲,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何华代表提出,尽快从国家层面推进建立全面的生态补偿机制,并给予云南环境保护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他还建议,尽快将云南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以机制保障云南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

近年来,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探索实施了相关生态补偿机制,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标准偏低、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基层群众的保护积极性。

梁晓丹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导致部分群众对公益林保护出现了抵触情绪,国有林管护难以为继。“一方面,公益林与商品林之间比较效益差距过大,公益林收益不到商品林平均收益的1/30;另一方面,国家的补偿标准难以维持公益林管护支出,这不是长久之道。”她建议,提高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来源:云南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