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绿色产业富了华侨人

28.04.2015  12:49

  暮春时节,双江自治县勐库华侨管理区里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满山青翠的茶园里,侨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春茶;洋溢着橘子花香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对柑橘、脐橙、碰柑等进行修剪、疏花疏果等田间管理;漫步在管理区的各个居民小组里,只见宽敞明亮的侨民新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果园中,眼之所及,满目苍翠,微风拂来,花香馥郁……侨民们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了一幅幅醉人的春之画卷。
  近年来,勐库华侨管理区依靠产业扶贫,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特别是在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后,该区围绕“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的“三万”工程目标任务,在巩固提升茶叶、蔬菜等传统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水果种植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学管理、走“长短结合、差异发展”的产业之路,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整个侨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从人多地少的困境中闯出一条发展之路,侨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自主尝试。上世纪90年代,有两户侨民率先种植柑橘并获得了成功,开启了勐库华侨管理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勐侨华侨管理区多次派出侨民到大理宾川、文山平远街农场、曲靖陆良等地考察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并结合侨区实际引进了脐橙、柑橘、柚子等水果,现已建成1200亩优质柑橘园,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2010年先后进入丰产期,成了侨区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成了双江水果产业的一张名片。2014年柑橘总产量达3000吨,实现总产值900万元,柑橘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占侨区居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勐库华侨管理区在引进种植柑橘成功的基础上,又从大理宾川引进了优质早熟蜜雪梨,现已连片种植蜜雪梨1300亩。2014年已有50亩挂果投产,产量为20吨,市场供不应求,初果期亩产值1600元;到2017年进入丰产期以后,亩产可达5吨,亩产值可达30000元以上。届时,优质早熟蜜雪梨将是侨区实现“三万”工程目标的重要产业。
  勐库华侨管理区华侨社区第三居民小组的王真莲一家是越南归侨,也靠水果种植过上了好日子。王真莲家从2005年开始发展以椪柑为主的水果种植,把自家3.2亩的水田全种上了椪柑,还租赁了2.2亩水田,目前共种植水果5.4亩。据王真莲介绍,她家的椪柑年产3.5至4吨左右,产品远销到四川成都、西藏拉萨和北京等地,毛收入达12万元以上,茶叶收入1万多元。目前,家里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在重点发展水果种植业的同时,勐库华侨管理区以全县实施“三万”工程建设为契机,巩固发展茶叶产业、大力兴起苗木抚育等绿色产业。
  管理区进一步发挥拥有大叶种茶资源和优久制茶历史的优势,对已有的3740亩茶园进行了提质改造,建设“生态化、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基地,2014年实现茶叶总产值888万元,茶叶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培育各类经济苗木140亩,实现总产值1400万元。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个,2014年生猪出栏2180头,生猪产业总产值305万元。
  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6257 万元,比2013年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50元,在全县率先突破了万元大关。
  各级各部门对侨民生产生活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使得勐库华侨管理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上级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1381.63万元,完成了辖区内30.3公里主干道水泥硬板路建设;共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解决了侨民出行难的问题;投资37.46万元,建设第二居民小组文化活动室及活动场1500平方米;扶持水泥120吨,建设各居民小组入户水泥硬板路3100平方米;完成了四个居民小组的路灯建设;进行美丽机关、美丽社区和美丽村组建设,把勐库华侨管理区建成了富裕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