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之花正怒放

15.11.2014  02:17

退伍战士、昆明企业家段智雄向武警执勤官兵赠送慰问品——李善明摄

为边寨儿童做课外辅导——临沧市双拥办提供

慰问基层部队——杨军摄

转移受灾村民——武警8751部队提供

 

 

兴边富民一条心、戍边维稳一股劲、强边固防一盘棋。”这是新时期云南军政军民双拥格局的真实写照。在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拥有4060公里边境线、26个民族和谐相处的云南,“双拥”之花正怒放。

着眼同发展,架好军地融合“连心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党政军民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新时期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探索打造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云南模式”,走出了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每年定期召开军政座谈会、双拥联席会,共商双拥大计。省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双拥”工作,省委书记李纪恒强调,“要坚持把国防建设融入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2012年7月,以“走访慰问部队、解决部队急难、云岭暖军和应急抢险救灾、医疗爱民惠民、兴边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军地双六互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云南省双拥工作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把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在城市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兼顾国防建设;在军地人才培养中,坚持走军地通用、联培共育、双向发展路子;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在边境地区开展“警地共建”,整合军警民各方力量共筑平安边境。着眼共同发展,架起军地“连心桥”。云南的“双拥”模式多次受到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肯定。2012年2月,我省昆明市、大理市和香格里拉县等10个市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紧盯强军梦,当好部队建设“保障部”。“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云南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心系部队建设,做到凡有利于部队建设发展和战斗力生成提高的事,一律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紧紧围绕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统筹资源、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支持部队训练演习、营区建设和国防施工;紧紧围绕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加大支持部队建设力度,对军事建设项目在审批、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紧紧围绕提高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采取安排专项经费、物资保障、领导慰问等形式,全力支持部队完成跨区驻训、军事演习以及执行抗灾救灾等工作。一个无声的约定坚持了30年:每年春节前夕,省委、省政府都会派出慰问团,跋山涉水赶赴边关、哨所,察兵情、问兵暖、解兵忧。各驻军所在地党委政府坚持部队移防、执勤、训练到哪里慰问就跟到哪里……正是一天天的润物无声、一次次的水乳交融,让云南人民与驻滇部队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

爱洒子弟兵,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兵哥是我哥,军嫂是我嫂。双拥天大事,件件落实好。”云南花灯剧《双拥潮涌彩云南》中的这句唱词,是李纪恒每逢军地相关会议必提的要求。在支持国防和驻滇部队建设上,省委、省政府坚持用真心、动真情、办真事。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滇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办法》、《云南省退役士兵安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为拥军优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连续20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全力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官兵子女入学入托,认真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建立健全涉军维权机构,坚持将优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普遍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统一为烈军属家庭悬挂荣誉牌匾,充分激发了广大官兵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热情。

奏响为民曲,做好人民群众“保护神”。2014年8月17日,上千群众在鲁甸县主干道排成长龙,雨中送别从地震灾区回撤的人民子弟兵。“恩人,一路平安!”人们抹着眼泪挥手呼喊。群众的真情流露,源于子弟兵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舍身相救。在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中,军地军民救援力量“无缝对接”,人民解放军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和主心骨。维护团结和谐树形象,支援地方建设做贡献。省军区把“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与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结合起来;77200部队捐款200万元援建彝良县笋叶“八﹒一”爱民小学;武警云南省总队援建了14所“武警爱民学校”和1个“武警春蕾女童班”;省公安边防总队建立关爱基金45个,搭建网络募捐平台6个,与社会团体建立联合关爱平台42个;各驻滇部队积极投身“七彩云南保护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大力开展“双拥林”建造活动……广大驻滇官兵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实际行动为滇兴利、为民造福,赢得了4600多万云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谢炜 王文跃 詹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