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当心7种骗局 警方支招防范秘笈

10.11.2014  09:56

  明天就是“双十一血拼季”啦!随着打折浪潮掀起,不少网购达人已在支付宝上充好钱,等待11日零点开始“秒杀”。不过,这天是消费者的狂欢,也是不法分子的“机会”。官渡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结合近期受理的网购诈骗警情,总结出7种常见的诈骗方式,遇到这些情况千万要留心。

   骗术

   1

   付款后谎称交易失败

  今年20岁,从事销售工作的张女士,因工作业务忙,她喜欢在淘宝上购买化妆品。7月18日,她挑中一套价格260元的护肤品,付了款。

  “对不起,你购买的宝贝付款未成功。”下午2点多,她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一番商议后,男子称可以按指定的操作退款再重新付款。

  张女士按男子发过来的网址打开链接后,进入一个支付宝信息页面。按照要求,她完善了个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后,手机上收到一个带有银行付款“验证码”短信。很快,她又接到男子电话,并提供给对方刚收到的 “验证码”。

  不到10分钟,张女士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这张与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被人分次取走共9500元。此时,她再也无法联系上男子。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正是掌握了张女士的消费心理,通过阿里旺旺、QQ发来链接或二维码,这些链接被动了手脚,俗称“套牌木马”。

  只要点击链接后, “套牌木马”会判断中招者当前运行的是不是支付宝登录页面。如果是,木马会直接关闭掉正版支付宝应用,将页面替换为伪造的“支付宝登录”页面。一旦受害人完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后,不法分子再拿到银行交易的 “验证码”后,就能把卡内的现金套走。

  收到此类信息,消费者一定要仔细查看链接地址是否安全,通过正规的渠道反复核实。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网络账号、信用卡账号和密码。若用手机扫描中了木马病毒的二维码,扫描后会自动下载安装,且在后台终端运行盗取相关信息。

   骗术

   2

   冒充支付宝工作人员

  6月5日,17岁的王某某接到一个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公司的员工,称她几天前在淘宝网上交易的订单出了问题,导致银行卡被冻结。

  对方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订单信息,这使得王某某信以为真。为了能解冻,对方让王某某把QQ号发给他,并教她激活方法。很快,王某某在QQ上收到一个链接,让她访问该链接后将网页上要补充的信息填好。其实对方并不掌握王某某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为了确认,他谎称王某某的电话与银行卡绑定的号码不一致,让王某某明确。

  “就是我这个手机号。”得到肯定回复后,对方又要求王某某把银行发来的验证码念给他,以便“进行银行卡解冻”。次日一早,该男子打来电话再次确认王某某提供的验证码,随后男子又称行卡上的钱也全部转到另外一张银行卡上,王某某当时并未在意。3天后,她到银行取钱时,才发现银行卡上的钱少了6684.69元。

   【警方提醒】

  一旦不法分子获取用户与支付宝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后,通过骗取持卡人的QQ、微信后,冒充持卡人亲友索要持卡人信用卡正反面照片,来获取进行网络支付的三项重要信息——信用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来盗刷信用卡。

  千万不要透露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网络联系方式。不法分子一般很难对骗取的钱财套现,多通过索要受害人的QQ等网络联系方式,去购买Q币再向外出售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