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街道评选是和城市的一次深聊

09.12.2015  16:46

    罗兰·巴特把城市视为一场谈话,是一场居住者与城市的对话,帮助城市自身成长。这样的对话,是与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文脉、治理方法、公共环境等各种变量的互动。因为对话与参与,使得每个城市的空间都形成了富含味道的故事。

    也就是说,城市的生长多少与居住在此的你的判断与参与有关,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世界的城市治理一直在成长与创新之中。上个世纪初,美国曾发展出城市经理制。这个模式里,城市被视为一个大型企业,而市民代表如同经理,城市成为一个高效的企业组织,街道、社区的建设就成为了这个企业的重要产品。不断满足市民对企业产品的诉求,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如同《足球经理》的游戏一般,市民广泛参与成为城市经理制的一大特点,尽管它配套一些美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但城市治理邀约更广泛的市民参与,已成为城市治理建设的重要方式。

    关键是有市民参与决策、评估的城市治理,效率很高。市民作为经理,也就是相对“有权”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对城市治理不满意的反馈,可以有效倒逼城市做出改良。当然不满意的反馈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市民会通过媒体、专家等各种第三方力量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让自己的参与和决策不至于不科学,不至于扰乱城市的发展。

    这样可避免庸众的胜利导致错误的结局。

    总而言之,允许和鼓励市民评价城市治理的好坏,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关键。都市时报主办“评选昆明十条最美及十条最不满意街道”的活动,应该说正是为了激发和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和关注城市建设中来。

    如果只是让公众行使城市主人翁的权利,那票选极有可能变为歌功颂德的游戏,对于督促城市建设的改良并无裨益。要让公众参与,就要能发现城市建设的痛点,进而知晓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有效督促这些最不满意的部分实现调整与改变,无疑将提高整个城市的美誉度。

    所以这次的评选,不仅有十条最美的街道,更有十条最差街道的评选。当然这不是媒体故意找茬,让公众参与发现问题,帮助最差街道的建设反躬自省,实际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昆明的城市建设。其初衷、其愿望都是良好的,也能适当给予街道建设一定的压力,促进共同进步。

    从活动第一天公众的参与度来看,我们有大量非常热爱昆明的热心市民。他们真心渴望昆明变得更美,他们每一个评价都是对这座城市的切身体验,是遵循自己的体验发出的真诚感慨。我们也看到让市民广泛参与到评价中来,得到的结果绝不只是想象中的批评与谩骂,即使吐槽,也更多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其中还不乏真知灼见,足见昆明人的可爱。

    这些宝贵的评价汇流成河,应能淘洗昆明街道的点滴,发现真美,洗尽丑陋。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市民还是城市建设者来说,都可以通过扩大参与社会评价来调整自己对这个城市的看法。这最终将成为人们与自己所在城市的谈话,人们终将从城市的改变中,咂摸这场谈话的况味。这可能是城市生长的另一种诗意表达。(梁兼)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