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五华长效治理严管入滇河道

26.10.2015  08:47

    “您好,保护滇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随地或者往盘龙江里扔垃圾。就算是一张纸片,都可能成为滇池的污染源。”盘龙江畔,一个个青年志愿者耐心地劝导市民。

    10月24日,在“行动扮靓五华,同护碧水蓝天”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从月牙潭公园出发,往返徒步8公里,在盘龙江沿岸清理人行道和绿化带,向过往市民宣传滇池保护、环境治理,对乱倒垃圾、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从入滇河道的源头上杜绝污染。

    此前,五华区2015年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月及滇池保护志愿者招募活动已经启动。在“我是滇池志愿者,我为滇池出力”宣传主题的号召下,460多人宣誓成为滇池保护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进行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科学保护滇池的方法后,投身到行动中,并带动身边人,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为滇池治污出力。

    实际上,众多宣传活动只是五华区在保护滇池、治理滇池方面所做出努力的一个缩影。在五华区辖区内的滇池流域的每个角落,都不乏这样宣传滇池保护的声音。五华人深知:要让昆明永葆碧水蓝天,要让母亲湖清澈明净,离不开对滇池环境的维护,离不开每一个市民的参与,甚至离不开每一个和滇池有关的细节。

     建立“1+7”长效机制

    多部门联动截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滇池治理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矢志不渝地推动滇池治理取得新成效。五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精神,以入滇河道水质达标为重点,以提升水系周边环境质量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治理工作。通过整治,辖区入湖河道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全面改善了入湖河道水质和人居环境。

    滇池保护治理的关键点之一,是35条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这些河道既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也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主要通道。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表明,入湖河道进入滇池的年均水量超过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0%。因此,各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和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滇池综合治理的效果和滇池生态环境的恢复。

    在这当中,五华区共有4条入滇河道、22条支流沟渠,均属滇池上游,全长64.47公里,覆盖面积28万多平方米。这些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维系着滇池的水质,多年来五华区保护滇池的重点工作,就在于减少这些河道的入湖污染。

    生态清淤、入湖河道整治、外流域调水……这些关键词的核心在于截污,只有把污水截住,滇池才能治理好。根据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五华区紧紧围绕水质明显改善这一中心,从方向、目标、路径、支撑、进度五个环节入手,以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组织实施新、老运粮河系统治理。

    面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滇池治理工作,五华区对辖区入滇河道及支流实行大小网格化管理,大网格以盘龙江、大观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4条主河道为单位,由区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组织河道专职巡查人员、长效管理人员每天对河道定时、定路线全天候动态监管巡查,对涉河违章案件查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并做好每天的河道巡查记录与信息上报。小网格以22条支流为单位,由各职能局主要领导负责,对责任支流水面、护岸河堤、绿化带全覆盖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盘龙江等入滇河道穿越主城区,河道周边住宅区密集,人口流动频繁,违法排污、管道疏通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五华区建立入滇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了多部门联动联合处理突发事件机制:建立以区水务(滇管)局牵头,区环保局、园林绿化局、综执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环卫处及各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1+7”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河道后期维护等各项工作的持续运转。

    “1+7”管理模式意味着,无论河道沿线出现任何问题,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和整治:城管局负责拆除河道沿岸临违建筑,园林绿化局负责补植补种河道沿线绿化出现枯死、人为破坏的植物,水务局负责封堵整治河道排污口等。确保4条河道及22条支流长效管理责任明确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严格考核。

     段长、分段长日巡查机制

    确保监管无死角

    在此基础上,五华区继续巩固各河道主干渠及支流沟渠阶段性整治成效的同时,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原则,对入滇河道实行段长、分段长巡查制,对负责的河道实行“各负其责、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全力改善提升辖区的水环境质量。段长每月第三周带队巡查、段长助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巡查、河道分段长每月不少于三次对负责的河道进行巡查。

    细化河段长、分段长巡查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职责,落实各项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街道办、社区(居委会)职能,强化社会监督力量,提高了市民护滇意识,实现辖区河道范围内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目标,确保了辖区河道水环境持续提升。

    此外,五华还与区级相关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河道三包”的责任,形成区政府、街道办、社区、村民小组、沿河单位及住户的联动机制。通过公示联系电话,动员广大群众对周边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监督,明确有奖举报的主要内容、奖励标准、奖励应具备的条件、举报方式、举报奖励的领取等内容,接受群众的监督及举报,提升及时发现案件的概率。

    “河道三包”责任实现了河道网格管理的双重覆盖,构成了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社区、村民小组、沿河单位及住户的河道治理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落实各项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街道办、社区(居委会)职能,强化社会监督力量,提高了市民护滇意识,实现辖区河道范围内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目标。

    两个管理模式的结合,让五华区河道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真正做到河道清洁有人管、河岸绿化有人护、违法行为有人查。

    今年上半年,五华区水务局共出动了192次/608人,发现河道问题及时处置,共查处钓鱼、偷鱼行为30起;盘龙江、大观河截至目前共查处夜间洗车16起,处理数字城管、市长热线18起;为保障河道畅通,清理淤泥11次,1600立方米,大观河修剪打捞水草778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5吨。辖区饮用水源地自卫村水库今年1—6月水质达标,盘龙江、新运粮河、大观河1—6月水质达标,达标率100%。

     整治成效明显

    入滇河道水质全面改善

    “十一五”期间,五华区严格按照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范和“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要求,全面完成26条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综合整治,入湖河道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全面改善入湖河道水质和人居环境。共投入资金7.02亿元,实现“水清、河畅、景美、岸绿”的目标。

    4条主要入滇河道及22条支流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临、拆违、拆迁面积18.5万平方米,拓宽河岸公共空间,新建截污管铺设31025米,封堵排污口46个,截污导流排污口及雨污混流口444个,顺利完成6个调蓄池建设点保障工作,完成涉及五华区57个“城中村”污水收集处理建设工作。

    通过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中水回用等治污措施,实现了4条入滇河道、22条支流沟渠有效截污,从而提升了水体环境和水质标准。同时,新增绿化面积81万余平方米,其中种植中山杉等乔木20462株、美洲黑杨等乔木125亩、新老运粮河防护林及滨河绿化24.79亩,改善了河道周边环境及水质。

    在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方面,五华区入滇河道两岸200米范围内实现全部退养,清退畜类养殖户116户、禽类养殖户472户,退出畜类2.43万头、禽类12.88万只。共配备41名保洁员负责河面、河堤、河岸保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十二五”期间,五华区全面实施新、老运粮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新运粮河及7条支流沟渠:小普吉排洪沟、陈家营岔沟、上峰村防洪沟、海源河、大沙沟、白龙河、西边小河新建、改扩建生态河道6.71公里,沿河道埋设截污管16400米;河道清淤4136.31立方米;共投入资金2.72亿元。对老运粮河及2条支流麻园河、七亩沟新建、改扩建生态河道3.7公里。沿河道埋设截污管6600米;河道清淤9000立方米;共投入资金1.03亿元。

    通过整治,新、老运粮河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周边水环境明显提升,辖区盘龙江、大观河水质全面达标,水质好于往年。

    下一步,五华区还将加强河道管理,继续推进滇池治理三年行动,治理全面落实滇池治理各项目标任务,严格执行长效管理及河道三包责任制,加快实施新、老运粮河(上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让五华区境内的26条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使每一条流入母亲湖的“毛细血管”都是清澈明净之源。(昆明日报 记者王恩国)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