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抓实五项措施推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27.04.2016  11:12

十二五”期间,元阳畜牧业以中央、省、州农村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畜牧生产持续提升,科技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全县畜牧业实现了全新的发展。

(一)抓生产,筑牢产业发展之基。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结合元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县情,依据元阳的资源优势和环境布局,坚持“稳生猪、保家禽、促牛羊”的方针不动摇,启动实施了“四角田万头仔猪繁育”、“大皮甲种养一体化”、“小新街绿山百千万畜禽养殖”、“标准化肉牛养殖”和“江外特色小耳猪养殖”等示范基地建设。 “十二五”末,全县实现生猪出栏71.06万头,肉牛出栏6.05万头,山羊出栏2.62万只,家禽出笼270.01万只;肉类总产量7.4万吨;禽蛋产量0.39万吨;畜牧业产值14.48亿元。

(二)抓科技,提升产业档次水平。以梯田旅游业的兴起和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养殖业、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山地鸡养殖等项目为契机,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挖掘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推广农村实用科学养猪技术、肉牛冻精改良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生态鸡和生态鸭养殖技术等,促进全县农副产品及饲草饲料的加工利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去年,共完成肉牛品种改良0.76万头、猪杂交改良3.62万胎(次)、仔猪培育30万头、母猪整群0.6万头、推广青贮饲料5.4万吨、氨化饲料4.36万吨、种植牧草1.35万亩、科技培训520期3.98万人次。

(三)抓防疫,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面对不断出现的动物新疫病、新疫情,我县积极推广应用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采取新措施,全面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常年免疫工作。从2011年开始,我县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和生猪“321”免疫技术, 4种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禽流感4种免疫抽查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畜牧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

(四)抓执法,让群众吃上放心肉。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成立了以畜牧兽医局局长任组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和兽药饲料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的畜禽养殖场、肉类市场、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兽药、饲料销售市场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加强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去年,共屠宰检疫畜禽12.17万头(只),检出病害猪肉144头,已作无害化处理;产地检疫畜禽19.61万头(只);兽药饲料质量监督检查4次30户,查处经营户8户,没收过期变质饲料390公斤、兽药271盒,全县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五)抓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大畜牧兽医科技人才培养力度,201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大中专专业技术人才31名,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138名,全县畜牧系统事业编制在编人员从67人增加到98人,为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同时,结合“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