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字邵嵘和他的名特优养殖基地

23.12.2014  13:48

  发源于永德县大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南景河,从百十米高的悬岩峭壁飞流直下,形成了巍巍壮观的万丈岩瀑布,河水翻流四旋,然后溢出直奔南汀河。
  就在距离万丈岩瀑布几百米远的南景河边,只见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山谷间河水叮咚、溪水淙淙,站在河堤上举目望去,1公里多长的河岸边,一排排流水池整齐排列,蔚为壮观;每个大约三四十平方米鱼池里,流动的池水经过层层过滤,哗哗往下流去,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鱼儿在水池中自由嘻戏,2亩多的鱼池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令人神清气爽……这里就是字邵嵘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
  为什么会到这儿来搞名特优水产养殖?字邵嵘有他的道理。
  “现在市场上名特优水产品供不应求,我早就瞄准了这个商机,但是大多数名特优渔业品种对生存条件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水质均须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温须在20度以下,所以我之前不敢贸然养殖。”他介绍,这里离大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河水水质清澈,经过检测达到A类水质,而且这里日照充足,气候、环境等条件都非常好,是发展名特优生态渔业养殖得天独厚的理想之地。为此,今年1月,原先在临沧打工的字邵嵘通过贷款和自筹,投资200多万元依山傍水建起了这个水产养殖基地,配建水泥池砌筑、鱼卵孵化室、净水沉淀砌筑、引水三面光沟及管道架设,引入南景河水,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模式进行名特优水产养殖。目前,已建成流水池及设施12亩、鱼池18个,养殖中华鲟26500尾、中华倒刺鲃650多公斤、胭脂鱼和鸭嘴鲟500多公斤,并积极探索虹鳟、大鲵、鳄鱼等品种的开发养殖。
  水质、水温、光照和气候等生存生长条件是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河水pH值7.8,水溶氧量每升10毫克以上,溶氧量相对较高,这样水体就能长期保持氧化态,水中有害菌虫相对较少,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就高,鱼儿也长得快,从鱼卵孵化到成鱼,一年就可以卖了。”通过专业学习的字邵嵘说起名特优水产养殖来头头是道。
  在一个鱼池里,记者见到了嘴巴扁长、长相奇特、全身漆黑的鸭嘴鲟,“它是我市首家养殖的一个名特优品种,别看它其貌不扬,但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附近很多餐馆,每天都会到养殖基地里选购鸭嘴鲟,今年已经销售了1500多公斤,实现了产值6万多元。”字邵嵘介绍,像鸭嘴鲟一样,基地养殖的中华鲟、倒刺鲃、胭脂鱼等名特优品种在我市都属于首家养殖,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字邵嵘依托水产养殖基地成立了临沧市灏渊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孟定、沧源、耿马都有指定的代理商,以统一批发价供货给代理商,并对代理商限定出售最高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供销体系,确保公司长远发展。
  “接下来,我还要扩大养殖基地,计划达到每年产鱼100吨以上、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我还打算在基地旁边修建休闲山庄,发展集养殖、销售、观光、娱乐、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延长产业链,把水产养殖做大做强。”干劲十足的字邵嵘对基地的规划信心满满。
  见到字邵嵘的水产养殖搞得红红火火,周边农户也开始蠢蠢欲动。大雪山乡和周边村委会负责人也前来商量合作事宜,希望由基地提供鱼种、鱼苗以及技术支持,农户养出成鱼后由公司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的具体事宜正在进一步洽谈中。字邵嵘也意识到,公司发展最终要走农民专业合作路子,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有这么好的山山水水,不利用太可惜了,我们要靠这青山绿水来发家致富,同时也要保护好这青山绿水,让子孙后代也享受青山绿水的福。”字邵嵘说,灏渊水产养殖基地在做好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同时,结合南汀河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积极进行土著鱼保护繁育,每年将繁殖30万尾黄壳鱼苗。目前,基地引进的50多条黄壳鱼长势良好,人工首次成功孵化的200多尾鱼苗已长到4厘米左右,不久以后就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拿去南汀河放生。同时,基地正积极进行蛇鱼和老虎鱼的孵化,努力探索更多土著鱼的繁育和保护。
  在临沧,像灏渊水产养殖基地一样新奇的休闲渔业景观并不罕见。围绕把临沧建成云南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近年来,我市渔业部门充分发挥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做“”做“”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和观光渔业,突出库区渔业开发、土著鱼开发、特色养殖、池塘精养和鱼制品加工,一批批类似于灏渊水产养殖基地的标准化渔业养殖、特色渔业养殖、电站库区网箱养鱼、水产种苗繁育基地相继涌现,助推了全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14年9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完成63453吨,比去年同期增23.02%;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78497.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