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元厅长在省民政厅警示教育活动上的讲话

07.10.2014  18:16

   厅党组书记、厅长 段丽元

   (2013年6月26日)

  同志们:

  在“七•一”即将到来的时候,在家的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家一起,参观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览,观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很多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我谈几点收获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思考研究,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算清腐败成本七笔账

  政治、经济、自由、家庭、名誉、感情、健康“七笔账”总结得非常深刻,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真算清这“七笔账”,尤其是要算清自由、家庭、名誉、健康这几笔账,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每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就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就会自毁声誉、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就会危及身心健康,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和生命。只有算清了这“七笔账”,才能选对自己的人生路。

  二是要常“照镜子”、常“洗澡

  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一系列讲话语言非常朴实,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省委秦光荣书记在省纪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从精神上“补钙”、思想上“除尘”、党性上“防腐”。我们民政干部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央、省委对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常照镜子常洗澡,要成为一种方式、一种习惯,经常抓、长期抓,扎扎实实做好“补钙”、“除尘”、“防腐”。

  三是要深刻认识到民政领域不是一片净土,更不是世外桃源,对民政腐败行为要零容忍

  民政领域不是一片净土、更不是世外桃源,反腐倡廉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很近,与民政事业息息相关。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保障民生的更加重视,民政资金投入越来越大,民政项目越来越多,行政审批备案的工作也不少。民政资金是老百姓的钱,是救命钱,是高压线;民政项目都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关乎老百姓的生存生活,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民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民政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是沉甸甸的,老百姓迫切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四是要抓住关键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把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

  民政系统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物资分配、行政审批和人事任免等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是要加强防范的风险点。要进一步排查和梳理,切实加强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和具体人员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于已明确和纳入风险防控管理的,要按照高中低的风险等级分类,健全完善相应的监管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把防控监督措施与业务工作流程有机结合,切实从源头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物资分配公平公正、项目审批管理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权力不被滥用乱用。

  五是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定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没有制度、不用制度管理,搞“一言堂”,就会导致权力被乱用、滥用,就容易出问题、犯错误。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必须公开透明,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专题会、处务会必须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阳光公正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执行制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坚决杜绝权力异化和以权谋私。

  六是一定要锻造过硬的身板

  打铁要靠身板硬。面对风险和诱惑,要打造好过硬的身板,严格要求自己,常常提醒自己,时时警示自己,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自己的事,把反腐倡廉各项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切实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真正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总之,我们要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充分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