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博爱家园项目生计援助金发放活动在麻栗坡、弥勒举行

09.03.2015  18:06

      3月2日至6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项目官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代表及云南省红十字会一行,先后到麻栗坡县、弥勒市开展博爱家园项目生计援助金发放活动,分别为麻栗坡猛硐乡坝子村97户、弥勒市弥阳镇扯龙村53户共150户村民发放生计援助金87万元,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此次生计项目,麻栗坡猛硐乡坝子村以种植杉树、茶叶种植生产、购买小型农机、养殖牛羊等为主,弥勒市弥阳镇扯龙村以种植葡萄、蔬菜和养鸡等为主。发放活动后,还组织村民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并发放宣传资料900多份。

      博爱家园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公益项目,即通过在社区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立博爱生计发展基金,普及防灾减灾、自然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知识,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综合实力,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博爱家园生计项目是博爱家园项目的一部分,也是最难实施而又最贴切老百姓实际需求,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部分。它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户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以农业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性项目。生计援助金是博爱家园生计项目能顺利开展的保障,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旨在使受益农户根据生计项目发展计划,通过基金的使用,更快地投入到生计生产活动中,以获得或持续性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境况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悉,云南省红十字会已先后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引进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博爱家园项目。以2008年实施的昭通市水富县上坝社区博爱家园项目为例,受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上坝社区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当地农户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云南省红十字会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根据当地群众最迫切需求,决定在水富县通过栽种速生竹。项目实施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雨季来临时上坝社区泥石流发生的风险,社区群众出行更加安全有保障;在经济效益方面,根据竹子生长周期预测,竹子3年后见效益,第4年的亩产量约2-3吨,产值达1200元,群众纯收达800元。成林后产量可达7-8吨,产值3000元左右,群众纯收入达2000元。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2003年12月起,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下,与云南省红十字会正式签订假肢生产合作项目协议,成立假肢康复中心,在文山、红河、保山等州市为因地雷炸伤和贫困截肢患者2810名伤残免费安装了假肢3100余只。2014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在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合作开展贫困肢残患者假肢安装康复过程中,实地了解患者及贫困群众家庭生活境况后,提出了实施博爱家园项目计划。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紧接着还将在云南实施第二期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将使更多的假肢患者及贫困人群从中受益。

为受助农户发放援助金

项目工作组深入农户调研

领到援助金的农户代表与项目工作组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