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水利“十二五”系列报道】进村入户探饮水

20.04.2016  13:38

投资71.7亿元,1369万多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水”,数据折射出“十二五”我省民生水利建设的力度;而细微的视角里,民生水利滴水见太阳的温暖真切而生动,记者走进云岭山乡

五小水利”滋润着万亩粮田。 记者 杨峥 摄

泸西县金马水处理厂保证5万人饮水供应。 记者 孙晓云 摄

农村饮水工程“”到农民心田。 记者 杨峥 摄

十二五

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240万件,其中“爱心水窖”168万件,

解决和改善358.16万山区群众饮水和214.1万亩耕地补充灌溉问题

泸西县 创新模式“以水养水

泸西县白水镇红杏村村民马定生拧开家中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流便汩汩而出。他乐呵呵地说:“自从桃园水厂建起来后,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时时都有干净水用,而且水价还不高。”而在去年以前,虽然自来水管道通到家里,但因为水直接从水库里引出,有腥气,且供水还不正常。

马定生所说的桃园水厂,是泸西县2014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之一。

十二五”时期,泸西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饮水不达标、饮水不卫生”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以达到国家饮水水质标准以上的板桥河、白水塘、阿味、五者、茨凹等8件中小型水库为水源点,合理布局水处理厂,采取集中供水、网络连村、管网延伸的方式,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量和质量。5年来,泸西县共完成投资1.495亿元,建成水利工程7081件,解决19万余群众及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随着工程的落地,后续的运营管理成为关键。2009年,泸西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泸西县惠民供水有限公司,负责全县千吨万人以上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对工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水价、统一征收水费的“五统一”,达到“以水养水”的目标。

从库容量7940万立方米的板桥河水库出发,沿提水管道来到位于沙人坡的全省供水规模最大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金马水厂。水厂始建于2009年10月,2010年8月完工并通水,日处理水量4000立方米,惠及3镇24个村小组5万人。

在金马水厂,板桥河水库的水进入源水池后经过沉淀,进入封闭的净化车间,在4个净化罐中逐层过滤净化后进入密封的清水池。“水厂下设管道维修养护、供水协调和水费征收组。工作人员每天会对水质进行余氯、PH值等6项常规指标检测,每个季度对水源点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公示,让群众监督水质动态,确保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惠民供水公司职工杨俊介绍。

如今,金马水厂这一套运行模式,已经覆盖到惠民供水公司管理的11个水厂,保障着全县18万农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泸西县针对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饮水安全工程,由各受益区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对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公司运作和用水户协会的管理,使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的经费和人员有了保证,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上、长受益”的目标。

(记者 岳晓琼 通讯员 朱光著 蒋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