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植保站开展内生集壶菌调查

10.07.2015  16:35

市、区植保站开展内生集壶菌调查

内生集壶菌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茎基部、块茎、匍匐茎。受害后造成薯块畸形、粗糙、疏松的肿瘤,酷似花椰菜。幼薯则整个变成畸形,较大薯块则多在芽眼处形成畸形的癌瘤。该病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常发生区内一般减产50%,重者绝收,且品质变劣,重病薯块不慎食用,轻病薯块也煮不烂。

 

内生集壶菌症状

内生集壶菌80年代在我市大面积发生危害,随着抗癌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脱毒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昭通基本上消除了内生集壶菌,但在昭阳区、巧家和永善三县区仍有少量内生集壶菌发生。

2015年7月7日,昭通市、区植保站一行人员到大山包乡老林及海子村对内生集壶菌进行调查,共调查马铃薯面积约5亩。经调查发现,仍有少量内生集壶菌发生,发生率在5%左右。

在内生集壶菌发生区域,植保部门将加强植物检疫,严禁发生区薯块调运出疫区,同时建议农户选用抗癌脱毒品种,或合理轮作,改种非茄科作物。加强马铃薯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彻底清除病源,控制内生集壶菌的发生。

工作人员调查内生集壶菌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