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山包的红尘诗人王昭荣:黑颈鹤守护神

14.05.2015  13:47

鹤之故园大山包。

王昭荣在昭通华宇特色学校“爱鸟周”宣传活动上作讲座。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王素晶  在地处云贵高原滇东北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保护区,生活着这么一群美丽的精灵——黑颈鹤;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充满热情和爱心的志愿者——王昭荣和他带领的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他们像家人一样和谐相处。经过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的数量,从1992年的350只发展到了2008年的1375只,大山包成为了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王昭荣和他的公益事业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支持。

     情牵黑颈鹤 心系大山包

    1994年那年冬天,王昭荣经常要从工作所在地靖安乡辗转100公里到大山包去看望女朋友,每天都有黑颈鹤从集镇上空飞过,那“咕——嘎—”的啼鸣总是牵引着这对情侣的目光。一天中午,他们到距集镇五公里的栖息地之一——大海子去看黑颈鹤,就在这高原淡水湖泊旁的沼泽地看到了黑颈鹤,当时就被它高贵典雅的身姿所吸引,更为它对爱情的忠贞所折服。于是,王昭荣在对爱情的歌咏中很自然地把对黑颈鹤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创作了大量歌颂黑颈鹤的散文诗。

    王昭荣曾在一篇散文诗中这样写道:“大地寂静,村庄充满幻想。午后的鹤群沐浴在干净而清亮的阳光里,或把脖颈弯进蓬松的翅羽,做一个午后的美梦;或把头喙浸入清凉的水里,甩一串欢快的水珠;还有一些三三两两相依相靠,卿卿我我,让整个海子也满含着丝丝缕缕的爱意。在红尘之中,我隐身于山坡上的草垛,感受阳光里栽种的款款温情,并在众鹤之上,试图抵达生命的高处,收获心尖上袭来的迷醉的幸福。”王昭荣的散文诗讴歌爱情和自然,在昭通文学圈中就有了“红尘诗人”的美誉。王昭荣心中的黑颈鹤是高雅、圣洁、忠贞、吉祥的象征,是他青春怒放的花朵,生命中不熄的航灯。

    而真正认识到黑颈鹤的珍贵,是在1998年元旦,当时王昭荣已改行在大山包乡政府担任乡长助理,有幸结识了长期在大山包拍摄考察黑颈鹤的昭通著名环保人士、生态摄影家孙德辉先生,两人一见如故。从孙老师的叙述中,王昭荣才了解到黑颈鹤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熊猫”的美称;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由于高原气候严酷,食物短缺,幼鹤成活率低,所以黑颈鹤的数量很稀少。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88年甚至在北京宣布,未来10年在中国将有10种野生动物消失,黑颈鹤名列其中。

    为了留住鹤舞大山包的美丽,王昭荣欣然配合孙德辉在集镇上、村庄里向村民们宣传保护黑颈鹤的重要意义,决心与村民一道保护山之精灵。1998年3月,他们自带电视机、录像机、发电机等设备再次来到大山包,在学校里一个班一个班地轮流放映保护黑颈鹤的节目。看到黑颈鹤在画面里翩然起舞,孩子们高兴极了,了解到“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为了让这项行动更有组织有力量有意义,在1998年12月4日大山包发现黑颈鹤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王昭荣与孙德辉一道发起成立了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保育见成效 人鸟筑天堂

    屈指一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至今已近17个年头。王昭荣带领志愿者上百次前往大山包、巧家马树、永善茂林及伍寨等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进行考察,撰写了相关论文及调查报告;积极争得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环保组织对滇东北黑颈鹤的援助和支持,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投放了60000多斤食物,缓解了“人鸟争食”的矛盾,确保黑颈鹤安全越冬;他们在市中心广场举办了主题为“黑颈鹤,我们共同的牵挂”的大型环保公益演出活动;在北京大学、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的高校实施“环保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利用参加国际环保会议的有利时机向国内外的朋友大力宣传倡议保护黑颈鹤。

    协会在稳步发展中走向了成熟,有32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获得者成为了协会的名誉会员;有8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人士联合签署了“关爱黑颈鹤,保护黑颈鹤”的声明;有430名社会各界人士主动申请要求加入协会,成为了黑颈鹤保护志愿者;数十万社会公众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协会因此获得了包括“中华慈善奖”、“福特汽车环保奖”、“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在内的众多荣誉;王昭荣还以中国民间环保运动家的身份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及丰田汽车公司邀请,到日本进行访问考察环保。可以说,是大山包成就了这份事业,是黑颈鹤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而这些荣誉都属于全体志愿者。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