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行动回应人民期待

10.10.2014  12:11

武定县插甸乡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真心服务群众。本报记者 禹江宁 摄

      本报记者 徐体义 何侃 张文峰 王永刚

      “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思想灵魂、党风党纪、政风政纪来一次急行军,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真正和群众在一起。”这是云岭大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的铿锵宣示。

      一年多来,全省教育实践活动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查摆和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反“四风”,出重拳、用重典,标本兼治、激浊扬清,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从整治干部“走读”到建立“廉政食堂”堵住“舌尖上的浪费”和查处公车私用斩断“车轮上的腐败”,从压缩“三公”经费投入民生工程到基层便民服务站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云南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三严三实”为标尺,用祛“四风”、转作风、见实效的真抓实干,使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确立标尺  打通“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后,省委迅速学习贯彻,认真对照“三严三实”具体要求,查找了全省党员干部中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对群众感情冷漠、对老板称兄道弟等背离“三严三实”要求的20种具体表现,教育党员干部深刻剖析思想境界、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省级领导带头为基层党员干部作 “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制定出台《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十条规定》,进一步强化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纪律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用“三严三实”标准考量党员干部言行举止,绝不让“四风”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蒙混过关。

      离群众越近,群众就对你越亲。我省坚持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要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努力把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兑现成让群众受惠、让群众满意。

      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度。修订完善《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全面推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三深入四联户”制度。省级领导带头到联系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抓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探索开展“红色信贷、合作股份、红色农场”惠民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主题服务、定向服务、菜单服务、承诺服务、志愿服务、网络服务等服务活动。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省县以上机关全面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楼、走出文山会海,下基层、接地气,带着深厚感情、敬畏之心,原汁原味体察民情民生,真心实意解决民忧民困。2013年以来,包括省级领导在内的50余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364.5万户,全省共下派3.08万名县以上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1.78万名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住村入户联系和服务群众。

      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核心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维护了群众利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发放民情联系卡260万张,帮助协调项目2.3万个、资金53亿元,解决实际问题15万个;下派的常务书记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累计走访群众111万人次,帮助协调项目1.23万个、资金14亿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抓好惠民实事,帮助协调项目15.6万个,协调各级各类资金428亿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10万余件。

      不少基层群众这样认为,干部晒黑了、累瘦了,身边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多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更贴近了。

      问题导向  坚持立查立行立改

      “清秀多了!”看着家门前的街道卫生日渐整洁,武定县狮山镇北门社区居民余丽大娘笑眯了眼。今年3月,社区征求群众意见时,她对环境卫生差提出了意见。

      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风向标。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强化问题导向,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问题落实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立查立改。

      专项整治抓整改。围绕“四风”痼疾顽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把中央“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扎实,取得阶段性成效。

      上下联动抓整改。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归类,采取省级拿方案解决基层问题、上级领导牵头解决下级问题、召开会商会合力解决急难问题等办法,上下联动切实解决了一些“老大难”的问题。一年多来,全省上下联抓联改突出问题350多项,解决实际问题1.2万件。

      正风肃纪抓整改。积极回应干部群众提出的每个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对违反党纪国法特别是顶风违纪的案件,坚决严肃惩处。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全省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320个,处理186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1人。

      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每一个党员干部作风上的转变,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

      动真碰硬  交出实实在在答卷

      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顽症,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省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先后确定21项专项整治任务作为切入点,对“四风”打出了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给文山会海“瘦身”。相比活动开展前,压缩会议27.06%;压缩文件32.86%;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859个,减少51.8%;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4730个,减少58.55%;减少“一票否决”事项61个,减少28.77%。

      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769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1008起,1543人;查处在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问题7起9人。

      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叫“”。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9起22人;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26起41人。

      大力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清退公务用车356辆;清理办公用房49.09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27个。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原则上停止审批。截至2014年6月,全省16个州市中,有13个州市和109个县(市、区)实行公车标识化管理。

      大幅压缩 “三公”经费开支。压缩“三公”经费6.58亿元,较活动开展前下降23%;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40个批次1150人。加大“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力度,在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及有条件的乡镇全面推广公务卡制度。

      摆花架子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得到遏制。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13个,典型事例5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1个5人。

      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3731起, 5289人被查处。

      整治群众办事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19045个,2323个单位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查处办事刁难群众典型案例31起40人。

      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社会减负。减少收费、罚款项目227个;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349个,涉及金额2277.5196万元,查处111人。

      惩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纠正低保错保漏保44173人;查纠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134人,城镇保障性住房788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问题47个57人;查处以权谋私的问题11个14人。

      解决拖欠群众钱款等问题。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问题14起30人;查处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58起66人;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赖账的问题198起1363人。

      查处“走读”问题11人。清理清退“吃空饷”2156人。

      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1264人,查处29人。查处参赌涉赌党员干部案件76件96人。

      在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清查行动中,对全省1700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名人故居、104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436个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65个公园进行了清理排查,未发现需要关停转型会所。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行为。排查出党员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人数1467人,目前已清理1010人,其余正在进一步清理。

      打扫某些官员构建人脉圈的“名利场”。排查出参加天价培训的领导干部16人。

      应接不暇的会议评比少了,公款消费的“虚火”降了,服务群众能力强了,百姓办事快捷多了。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见证着我省作风建设迈入“新常态”的坚定步伐,折射出党员干部牢记为民宗旨、永葆政治本色的责任担当。

      建章立制  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既要“治病”,更须“防病”。有刚性的制度制约,改作风不再是“一阵风”。

      就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人们欣喜地看到,旅游景点难觅公车的踪迹,高档餐馆少了公款消费的身影。

      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近10年来出台的涉及“四风”方面的制度规定得到全面清理,对60项制度进行“废、改、立”。

      我省认真落实“抓常、抓细、抓长”要求,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反对形式主义,在工作考核中树立注重实绩、反对空谈的标尺;反对官僚主义,注重在干部选拔中建立为民服务、唯实务实的标准;反对享乐主义,注重在行政问责中划定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红线;反对奢靡之风,注重在政府预算中确立崇俭抑奢、杜绝浪费的导向。

      拦截“形象工程”方面:除了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以外,更为注重培养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新机制,省委、省政府着手建立和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机制,尤其是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鼓励社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引导各级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投放在打基础利长远上来,真正把“不以GDP‘论英雄’”落到实处。

      拦截“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方面:由省委办公厅等单位牵头,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严格执行定点饭店接待制度,合理安排食宿和用车。同时,由省财政厅牵头,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决策与编制机制,严格基本支出,严格控制追加预算。严格预算定额及开支标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方面:出台了《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云南省干部随机调研制度》等一批制度办法。

      严肃纪律方面:《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规定》、《加强作风建设问责办法》等一批刚性规定,真正让好的作风得到大力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有效遏制。

      2013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研究制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关制度规定的计划方案》出台,从省级层面强化制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建章立制的思路、原则、建设计划、责任分工。

      《方案》要求制度建设行事简便,管用、管长远,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反对形式主义方面确定已建立和将建立《关于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述廉的意见》等5项制度, 反对官僚主义方面已建立和将建立《云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等7项制度,反对享乐主义方面已建立和将建立《关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8项制度,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已建立和将建立《关于禁止发送和接受“红包”的规定》等12项制度。

      上行下效,全省各地各单位对有关群众工作和作风建设方面的现有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作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整治“四风”为重点,认真承接和落实中央、省委出台的制度规定,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努力形成系统完善、相互配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筑牢防治“四风”坚固堤坝。作风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为推动云南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扎根贴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每一次党心民心的共振,必将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形象,必将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2013年以来,云南经受住了泥石流、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等各项挑战和考验。特别是今年8月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全省及鲁甸震区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把抗震救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战场,始终与灾区群众在一起,在团结带领群众抗灾自救中检验党性、转变作风。

      10月7日,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我们再次看到,灾难来临,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面对困难,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抢险一线!

      危难之际体现担当,灾难面前冲锋在前,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点赞”,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变化在关键时刻得到了集中检验和体现。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祛除灰尘、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的广大党员干部,必将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用一次次为民务实清廉的生动实践,谱写出彩云之南崭新的时代篇章。因为他们的根,重新深深扎在广袤厚重的云岭大地上;他们的心,正在紧紧贴向全省各族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