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辞职里的“羡官”与“仇官”情结

21.06.2015  01:37

    刘涛,北大毕业,先后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团委、团省委、省委统战部工作,三十出头就被任命为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副县长。出人意料的是,正当春风得意时,去年12月,他却辞去副县长职务回乡创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感叹号。(6月17日《湖南日报》)

    刘涛辞官之初,竟被亲朋好友视为“近乎疯狂”的决定:父亲愤怒、母亲落泪、好友劝阻、乡邻傻眼。好在妻子懂他,才得以安然卸下“官袍”。其实,很多官员决定辞官时,都有大致相同的境遇。譬如,原浙江省平阳县副县长周慧辞官,亦被其长辈们看作是“晴天霹雳”,阻力委实不小,为此,他只能选择“微笑着沉默”。可见,社会残留的官本位意识仍旧根深蒂固,即使是在处于多元时代的今天,官员辞官之路依然不会平静。

    如果说,众多官员亲属对官员辞官的惋惜,给出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的话,那么,在反腐持续高压的现实语境下,对当下官员纷纷辞官的诘难,则如一个大大的“问号”,让不少辞官者有芒刺在背之感。这也难怪,正当反腐层层推进、“拍蝇打虎”正酣之际,一个官员陡然“抽身”,难免会引发种种好奇、猜测和想象,用一句时髦的网络语言来说,这也算是一种“中国式辞官”的尴尬。

    另外,官员辞官除了面对亲属的不解及社会的非议外,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从表达辞官意向、纳入议事日程到组织最后决定,往往有数月之久。其间,诸如组织的挽留、同事的异样目光、家庭的压力,都使这个过程如坐针毡,形同煎熬。

    对于“中国式辞官”引发的热议,固然与腐败官员在社会的负面形象牵连有关,但究其社会心理基础,仍然衍生于官本位意识下的“羡官”与“仇官”情结:若官员诉说苦衷,很可能面临“为何不辞官”的反讽;若真的辞了官,则又会承受更多的非议。其实,官员辞官,自古有之:正是有了陶渊明、郑板桥们演绎的“归去来兮”,才成就了祖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大家。如果去掉官本位意识的羁绊,那么,无论为官还是为民,社会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这种选择。

    因此,对于官员辞官,社会各界不妨多给一点鼓励和掌声:首先,政府不必执意挽留,适当的“放手”,既“成人之美”,还可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又何乐而不为呢?其次,社会公众亦应多一点理解。并非辞官者都有“难言之隐”,绝大多数官员辞官,无非是对人生的一次重新规划,显然无可非议。即使如曾经步入人生弯道的高龄老人褚时健,其为社会奉献的励志“褚橙”,不就是人生二次规划的成果么?

    据悉,刘涛兴建的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启动,将秉承为父老乡亲造福的意愿,按照有机、绿色的高标准,培育出高品质水果。任重道远,前路坎坷,期待刘涛和他的同伴们,能够心想事成;更期待大江南北的市场上,能够早日见到与褚橙”媲美的“刘桃”现身。(徐甫祥)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