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扶贫工作换挡提速

23.10.2014  12:24

      近年来,剑川县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社会主帮、群众主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剑川扶贫工作换挡提速

扶持发展养殖业

      通讯员 何正春  陈永和  本报记者 李银发

      秋天的剑川,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老君山到象图乡,从马登镇到金华镇,从高寒山区到剑川坝子,扶贫的号角已吹响,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向扶贫宣战。

      “三位一体” 凝聚强大扶贫合力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扶贫工作新要求,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扶到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社会主帮、群众主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如何让贫困地区尽早脱贫,是剑川县领导班子长期思索的问题。剑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纳入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片区县,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有1个乡镇纳入连片综合扶贫示范项目,5个乡镇纳入云南省整乡推进计划。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71人,有4个贫困乡镇,26个贫困行政村。县内散居在高海拔山区的彝族、傈僳族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75%以上,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特别突出,整体上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多年来,剑川县的扶贫工作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省委组织部28年不离不弃帮扶剑川,云南省扶贫办2012年挂钩帮扶剑川县以来,累计完成的帮扶投入总额为2.67亿元。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团结协作,为剑川扶贫开发工作凝聚了强大合力。

      经过多年努力,剑川县已使2.5万人脱贫,成就大家公认。但目前,未脱贫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进入新的攻坚期。坚持扶贫大战略,调整战术,创新理念,持续探索,使发展与扶贫、整体推进与扶贫到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剑川县将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根本、项目扶贫为抓手、金融扶贫为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加大机制创新和工作落实力度,规范运作小额信贷、红色信贷和社会扶贫,积极争取并实施好象图、老君山两个乡镇扶贫整乡推进、贫困地区整村推进、老君山高原特色产业开发、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等项目,加快散居特困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帮扶规划、五年扶贫攻坚规划和连片扶贫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努力把剑川建成全省创新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的试验示范区,打赢这场持久战,绝不让剑川贫困代代相传。”剑川县委书记莽绍标坚定地说。

      调整思路 实施整乡推进扶贫

      “抓扶贫工作,就是要整合资金,‘打捆’统筹使用,有针对性的扶贫,一个一个拔掉‘穷根子’”剑川县县长王远表示。

      象图乡被称为剑川“小西藏”,全乡只有5701人,其中还有3429人人均纯收入不足2200元,有19个自然村未通油路、11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384户未通水、36户未通路,是剑川县离县城最边远也是贫困面最深的乡镇。

      上世纪80年代有位作家写了一篇《在云南还有这样贫困地方》的纪实文章,真实反映了当时象图乡山高路远,生产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生活极度贫困的状况。

      30多年过去了,记者翻山越岭来到象图乡,探访象图乡的发展变化。

      车,颠颠簸簸的开到江头村,村委会新建的两栋办公楼在深山里格外显眼,还有标准的篮球场,党总支书记罗汉才一见面就激动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扶贫力度这么大,才一年多来,办公房建起了,路也修通了,这是我多少年就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做梦都没想到啊。

      1984年象图乡成立,罗汉才就当上了村支书,30年见证象图变迁。他说:“以前是没事做,现在是事做不完。

      剑川县一改以往“撒糊椒面”的扶贫开发方式,调整扶贫思路,做“雪中送炭”式的扶贫,把条件最艰苦的高寒山区象图乡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工程。

      剑川县加大对象图乡资金整合力度,捆绑资金用于全乡基础设施、产业培植、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拳头效应”。项目规划总投资1.71亿元。目前,全乡已开工或即将开工项目达48个,已完成投资3560万元。

      往昔穷乡僻壤,如今四乡八寨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下登村党支部书记李耀奇和县乡驻村干部一起带着干部群众架路灯、修水路、建文化活动室,试种春蒜10亩,示范种植烤烟100亩。

      看到干部如此卖劲,老百姓伸出大拇指,从心里服了。

      姑泥盆村党支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组建了大泡核桃专业生产合作社,使小核桃变成大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打通马登至象图的公路,连接起象图与外面的世界。

      江头村村民李九元,先后投资300万元,组建了大理志磊农产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走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去年种植当归、秦艽、续断等中药材1500多亩,产值达400多万元,李九元正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朝着小康之路迈进。

      确保项目件件有人抓,象图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覆盖全乡5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把24个自然村划分为12个扶贫开发片区,在原挂钩单位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24个县级部门挂钩12个片区,县级领导挂钩5个行政村,并下派了5名科级领导负责5个行政村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

      “雪中送炭,精准扶贫让象图大变样,象图发展大有希望。”象图乡党委书记李玉新说。

      创新机制 实现帮扶无缝衔接

      “通过机制创新,彻底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新格局。”省扶贫办挂职剑川副书记陶汝良说。

      在扶贫工作中剑川县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剑川县下发了《剑川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实施办法》,通过考核,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巩固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大扶贫格局。

      剑川县还建立《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考核机制》把干部使用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并把部门扶贫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每年安排10万元用于扶贫工作考核,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促双推进,为做好精准扶贫,剑川县推进县级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对贫困人口逐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扶持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贫困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实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措施动态调整,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扶贫资源精准传递、扶贫措施有的放矢。

      剑川县全面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常驻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制定驻村到户帮扶责任卡,明确帮扶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省扶贫办挂钩帮扶和剑川县驻村帮扶制度无缝衔接。探索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机制。以乡镇为单元,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推进全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市场体系的网络化、协调化和一体化发展,打造能够发挥全乡镇整体优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形成连片开发整体效应。

      创新产业与金融扶贫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支持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引进扶贫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具体模式。建立健全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贫困户小额信贷等信贷扶贫措施,探索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产业扶贫的具体途径。

      机制创新使剑川形成“大扶贫”格局,全社会都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锁定重点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剑川贫困山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已打响。金华镇集中连片综合扶贫示范项目基本完成,黑潓江流域剑川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有序推进,象图乡扶贫开发5年行动规划启动实施。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村庄发生变化。

      剑川县将以建设和完善农业产业链为目标,推进主导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交易市场等环节的建构。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基地规模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区域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旅游开发,促进农户参与旅游服务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建设,配套建设仓储、运输中转等物流设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减少农产品进社区、进家庭的环节,推进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通过资金扶持,在全县建设主要涉及蔬菜、中药材、畜牧产业的3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

      建立“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 + 市场”的农业经营体系。通过3年的建设期,培育扶持主要从事中药材、AA芸豆、牛羊肉等产业的加工与销售龙头企业3家。

      做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期内,扶持10家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主要涉及重楼、吗咖、烤烟、核桃、芸豆、野生菌、脱毒马铃薯、高原生态蔬菜、牛羊肉等品类。

      扶持农业大户。以帮扶项目和政策扶持为支撑,以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理、气候、资源和环境优势,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种养,扶持10至20个农业大户。

      围绕石宝山和老君山旅游发展,扶持周边群众发展畜牧业,销售旅游农特产品;培育发展山茅野菜、中药材、地参、特色水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项目5项;利用民俗风情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服务工作,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山庄10户,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扶贫工作,到2017年底,剑川县将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15%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山清水秀的生活家园更加美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加牢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创新取得实效,扶贫开发示范作用日益增强。

      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互联网覆盖达到100%,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技能培训形成特色,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参与一项以上增收项目,转移就业收入明显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民族文化及生态旅游业形成优势,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的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延长。

      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危房改造户使用节柴灶比例达到100%,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堆放和处理。

      剑川,全县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