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调整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

03.04.2015  13:02

      本报讯(通讯员 陈永和 康东福) 春日里的剑川,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甸南镇朱柳村农民李平正忙碌在田间地头,他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土地150亩,今年计划种植苹果6400多棵,实现致富梦。为什么好的田块,却拿出来改种成苹果呢?这是剑川县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小缩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赶超”又要“转型”,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扬长避短,挖掘潜力,立足自身的气候特征和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全力打造剑川经济“升级版”。
      剑川县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分析新常态下全县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打好“八大品牌”,保持定力,激活内力,精准发力,奋力推动美丽幸福新剑川建设。
      打好生态旅游牌,在加快产业培植上精准发力。围绕建设白族文化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定位,以“一湖两城三山”为重点,全面实施大景区规划、大景区投入、大景区建设、大景区效益“四大工程”。
      打好特色农业牌,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剑川高寒冷凉、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着力念好“山字经”、打好“果药牌”、下好“特色棋”,走好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每年扶持发展2家龙头企业、10个示范家庭农场和10个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
      打好清洁能源牌,在发展光伏产业上精准发力。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已建成4个风电场181.5兆瓦的基础上,规划建设6个风电场,装机489兆瓦。加快410兆瓦太阳能高效开发,发展光伏产业。
      打好文化产业牌,在传承保护利用上精准发力。加快狮河木雕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着力实施“木器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刺绣一条巷”工程,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和茶马古道文化体验服务中心,在剑川古城、沙溪古镇发展文艺创作、影视拍摄、微电影制作等产业,逐步把剑川打造成文化创意的“天堂”。
      打好物流通道牌,在融入区域战略上精准发力。剑川地处滇西四州(市)五县结合部,全县过境货运量达4.9亿吨,立足融入区域战略和发展通道经济转化,走活建立“丽鹤剑经济合作圈”、四州五县市联合保护利用老君山、打造大丽高速和剑兰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的路子。
      打好电子商务牌,在促进网上交易上精准发力。加快旅游业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建设客栈电商、特产电商、景区电商等,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网上网下竞相发展的新业态。
      打好生物开发牌,在增强县域经济上精准发力。扶持2家以上生物资源开发龙头企业,加快建设800吨玛咖、8000吨芸豆生产线,扶持云南东方本草生物科技公司进行油用牡丹种植、中草药种苗繁育和中药材加工,努力把剑川建设成为滇西北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
      打好科技创新牌,在着力人才智力培养上精准发力。依托云南农大人才智力优势,加快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高原玉米良种培育基地和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沙溪研发等平台,加快古建筑、古文物、古村落抢救保护修复技术提升以及白族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