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造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云南产业转型升级述评(五)

22.10.2014  11:26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边疆省份来说,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产业发展思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突出了云南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既强调了产业的传承和延伸,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产业转型的规律、方向和要求。

制造业不但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制造业关联度大,是三次产业融合的中枢所在,把制造业看成工业经济的脊梁,毫不为过。针对目前我省制造业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出培育发展大制造产业,强化以基础原材料制造、新材料制造、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全面发展,到2020年实现我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8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5%的发展目标。大制造发展理念的形成,制造业全产业链思路的确立,必将有力推动我省制造业乃至更多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让“发动机”强劲起来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轨迹,制造业在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中都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正如在工业化理论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所说:“正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构成了经济结构变动的基础。”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业。美国一直将制造业视为经济实力的标志;德国在国际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稳如泰山,就是因为有强大的制造业作后盾;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迅速提高,成就了日本经济奇迹。广东之所以是国内经济第一大省,就是因其拥有的“世界工厂”在不停转动,而庞大的小商品制造业则成就了浙江义乌的美名。

加快培育发展大制造,便是要让工业经济的“发动机”强劲起来,引领带动云南工业乃至更多产业跨越发展。这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之所需,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之所需。

目前,云南已经具备发展大制造的基础,同时也到了亟须并有条件打造大制造产业的关键时期。

历史上,制造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已经初步形成从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到装备制造再到消费品生产的制造业产业链,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发展大制造的基础已经形成。统计显示,全省制造业近3年年均增长达到13.97%,均高于GDP增速,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7%。

同时,云南发展大制造产业已具有很多机遇条件和市场空间。国内工业化进程提速,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东部产业转移、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信息化变革……这一系列的内外部环境条件都将激发云南制造业的后发优势,带动我省制造业向全方位发展。仅云南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工程就将对我省有色金属材料制造和装备制造业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我们省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发展梯度,东南亚、南亚庞大的需求为云南制造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说,周边国家在日用品、农机具、小家电、中低档消费品、机械设备等产品有长期旺盛的需求。

云南要跨越,关键在产业,核心则在制造业,将大制造业打造成为我省产业经济实力的标志性产业,成为带动云南工业乃至更多产业跨越发展的“火车头”,时不我待。

 

相关报道:

大能源 纵横拓展天地宽——云南产业转型升级述评(四)